【杜华伟】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的现代启示

栏目: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15 16:23:19
标签:古代书院、现代启示、道德教化
杜华伟

作者简介:杜华伟,女,西元一九七五年生,甘肃庆阳人,中南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书院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有《涵养德性——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研究》。

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的现代启示

作者:杜华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年第2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腊月廿一日丁巳

          耶稣2019年1月15日

 

[摘要]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现代启示

 

一、道德教化的涵义

 

“教化”一词具有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荀子曾在《王制》中指出,“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道德教化指一定社会为了使人们遵守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对社会成员实施道德教育与道德影响,使个人领受社会普遍伦理秩序与情理义蕴,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引导和塑造,潜移默化、习与性成,逐渐将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范式、情感依托与价值根基,从而做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教化是个体道德内化的必要基础,主要通过一定的情感归属、文化关切和美俗成型,使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善的价值的优越性,将所教道德理论、道德原则积极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与道德意识,从而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影响社会的主要手段,“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就是把儒家得到社会认可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通过外部灌输和潜移默化的形式施于社会个体,并转化成社会所期望的个体内在品格的方式、方法的总和”。[①]儒家道德教化主要通过“六艺”教育来完成,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作为儒家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主要传播基地,古代书院积极继承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在促进生徒个体道德养成与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

 

二、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

 

古代书院起源于唐代民间读书治学的书斋,后来在士人们不懈努力与政府发展书院教育的政策引导下,于宋代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制度。书院与官学、私学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宗旨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尤其在个体道德教化方面,古代书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充分挖掘儒家经典的道德教育内涵。

 

古代书院作为传播儒家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重要基地,主要以《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和大量历史典籍作为知识教育与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四书》《五经》是生徒学习儒家经典的必备课目和必由之路,其中所蕴涵的伦常观念和道德规范,是生徒个体丰富道德知识、提升道德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书院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知识载体。所以历代书院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四书》《五经》的教学,如南宋徐元杰明确规定“早上文公《四书》,轮日自为常程,先《大学》、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梅野集》卷十一)。明初理学家吴与弼也要求生徒“熟读《小学》、《四书》本文,令一一成诵。然后读《五经》本文,亦须烂熟成诵”(《范文正公集》卷六)。惟有如此,个体才能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才能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高尚的德性修养。

 

《四书》《五经》是古代书院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知识载体,而历史典籍同样也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化养分。所以,书院教育大师强调“治经者,必读史;治史者,必通经。观其会通,不可偏废”。[②]经与史相辅相成,读经与学史齐头并进,才能强化道德教化的实际效果,使生徒个体充分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史与优秀传统,激发个体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形成个体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充分发挥书院教师的道德示范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书院非常注重发挥山长与教授在道德教化中的情感激发作用。作为书院的学术支柱与领导核心,山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整个书院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准以及生徒个体的道德品质。所以,山长必须具备“经明行修”之特点。书院大师们认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山长就是生徒身边可感、可知、可学的道德榜样,他的治学态度、处事方式和价值观念时时提醒生徒自觉注重个体品德修养。书院教授作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日常教学、辩论及外出游历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学识水平之渊博及思想品德之高尚,并且他们非常注重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所以,书院山长教授将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治学与问道相促进,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效应,增强了书院道德教化的实际效果。

 

第三,充分体现书院环境的道德育人功能。

 

古代书院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的风景名胜之区,使生徒远离市井喧嚣、欲利之鄙而潜心读书修身于其中,如著名的岳麓书院就有别具风格的“书院八景”: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桃坞烟霞、风荷晚香、竹林冬翠、柳堤烟晓、桐荫别径。生徒个体长期在此求学问道,能够通过自然之美净化心灵,通过知识之美充实个性,通过道德之美提升品质。除了幽静风雅的自然环境,古代书院大师还特别注重开发书院建筑的道德教化功能,作为书院主体建筑的讲堂、祠堂和藏书楼,严格按照儒家“居中为尊”的传统理念呈中轴对称逐次排列。同时,为了满足书院日常讲学与不同学派开展会讲的现实需要,书院讲堂均设计成一面全开敞式堂屋,而且开敞的正面呈轩廊形式。如此设计,既适于自由灵活的讲学和会讲,又便于听众过多不能容纳之时自然向外延伸,使所有参与者不受墙壁门窗之影响,都能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古代书院这种开敞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宗旨与“学术自由”的教育风格,使生徒个体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肃认真、平等自由和追求上进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对于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的现代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积极借鉴古代书院“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有效的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代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积极借鉴古代书院“德育为先”的道德教化理念。“德育为先”就是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道德教育优先于知识教育。因为道德教育注重于教学生“做人”,而知识教育则注重于教学生“做事”。尽管“做人”与“做事”对个体成长发展都非常重要,但是道德教育所包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对一个人的价值选择、理想确定和成长成才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激励作用。所以,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含义和根本要求,及时有效地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课题”。[③]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与建设者。

 

其次,充分挖掘高校课程的道德教化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教学的灵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学的主题,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教学的精髓,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④]高校专业课在完成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任务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拓展课程中的人文内涵与道德意蕴,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坚定学生的是非善恶观念,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积极的精神氛围。

 

再次,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道德教化作用。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应该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将言教与身教有机结合,自觉学习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的宣讲者和实践者,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成为大学生身边现实的道德榜样,通过自身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与人格魅力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最后,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道德教化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以无形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理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与途径。所以,高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努力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通过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景观雕塑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积极公正的校风、教风与学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和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特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当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应该抓好传统的课堂教育,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报纸、广播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形成学校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和谐公正的环境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时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注释:
 
[①]张国强.论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涵义和基本特征[J].职大学报,2010(11):97-99.
 
[②]邓洪波.中国书院章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64.
 
[③]吴潜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28-30.
 
[④]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