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近三十年“四书”“五经”俄译状况概述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展缓慢,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儒家文化分不开,于是把目光投向儒家文化,期望从中汲取促进俄罗斯发展的营养,因此出现了译介、研究儒学的高潮”。经过几代汉学学者的努力,俄罗斯翻译了大量儒家典籍,奠定了俄罗斯汉学的坚实基础。“四书”“五经”历来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作。

郭齐勇先生主讲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题为“《四书》中的词语与格言研究”

2021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二百七十二讲在腾讯会议平台如期举行。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四书》中的词语与格言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科研处主办,人文学院、国际儒学院承办,国际儒学院王心竹教授主持。

【郭齐勇】《四书》的意义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或称“四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无疑也是经典,它是宋代人注疏、诠释“四子”的集大成者,影响了东亚(今天中、日、韩、朝、越等国家或地区)七、八百年。

【杨海文】从《四书》解读到《四书选讲》 ——我在孟子故里讲《四书》

2021年5月14日上午,《四书》解读收官仪式在布置一新的邹城市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团队成员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王志民(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李存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我(中山大学哲学系)、孔德立(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马照南】朱熹与《四书》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合称《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是朱熹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在宋代形成的中华文化新经典。

【朱汉民】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

如果从学术形态原始意义而言,儒学最初有三种形态:六经之学、诸子之学、传记之学。“六经”是儒家整理的三代先王治理国家的政典文献,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讲学记录,传记是历代儒家学者对六经的传述阐发。六经、诸子、传记区别明显,不仅文献形态不同,学术地位也有极大差别。一般而言,六经地位最高、时间最早,传记地位次之···

【石立善】《大学》《中庸》重返《礼记》的历程及其经典地位的下降

历来研究《大学》与《中庸》,多关注这两篇脱离《礼记》作爲四书独立之后的情况,却无人注意《大学》、《中庸》在明清时代重返《礼记》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影响甚大,在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丁纪】《四书》“学习”之义浅说

本文用《尚书》与《四书》互解,以为《四书》凡曰“学而时习之”、“博学于文”、“博学之”等,皆专取“学于古训”之义;至于学与习之关系,比照教之与学、学之与思,可谓有“半事”、“全事”与“后事”形态之不同;惟孔颜而下,即在孔门,降而及于后学,学与习、博文与约礼均衡之格局,似有“习”字渐轻而约只在博中做之趋势。同时,以《说命下》与···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