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读王船山生平 或可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作为明末清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王船山以一介书生,发震古烁今之论,砥砺三百余年之士人精神。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这个倔强孤愤的读书人,一生究竟遭遇过怎样的坎坷?他的生命,对当代知识分子熔铸独立人格、探索价值真理究竟有何启示?

【王立新 王泽应 朱迪光】王船山:作一家风范

谈到共同体的中国经验,有两句话我直在讲,一句是“共同体构成了中国文化大传统”,另一句是它“预设了人类文明进程的路径”。周公以降,世代真儒特别是孔、孟、荀、董仲舒、张载、朱熹、王船山等,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共同体智慧的几个重要节点。而船山思想,更代表着古代共同体智慧的高峰。今年是王船山先生四百周年诞辰。我们希望通过···

【冯琳】“一本万殊,而万殊不可复归于一”——王船山的人性论及其形上基础研究

二程和朱熹把道德学说建立在先验的人性论基础上,注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提升。王船山则认为,人性并不是基于某种绝对的本原而被内在地规定的,其形成离不开人类共同体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人性在本质上是“分殊”之性。船山对“分殊”之性的强调,与明中叶以来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个体性被日益重视起来的思潮不无关系。

【郭征】王船山反“正统”的正统论

正统论讨论的是历史谱系中诸王朝继统之正与不正的问题。在正统论的思想史脉络中主要有两个框架:以五德终始为内涵的正统论,欧阳修建立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对“正”与“统”内涵的探讨所形成的正统论。

【谢晓东】互藏交发说的困境及出路——王船山的人心道心思想新探

王船山的人心道心思想存在前后两说。前说为互藏交发说,其文本基础为《尚书引义》;后说为人心通孔说,其文献依据为《读四书大全说》。互藏交发说有两个支柱,即互藏与交发,而交发要求四端与四情数量完全一致。该说面临着性情不分的困境,解决出路在于回归朱子的人心通孔说。在后说的人心道心思想中,船山既回归朱子,又区别于朱子。···

【邓联合】视域融合与视域涵摄:王船山《庄子解》的诠释策略

在《庄子解》中,为将庄子思想转换为儒家的君子之道,船山构设了“浑天”这一与儒家和庄子思想皆具亲缘性的终极视域。以“浑天”为庄儒思想之共同的宗本,船山首先使二者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达成了视域融合,以致把庄子归入了儒门。进一步,船山又以“浑天”涵摄庄子之“天”以及被庄子否弃的人伦物理,从而在兼括天人的“浑天”视域下,赋予了庄子···

【陈赟】从“太虚即气”到“乾坤父母”:张载本体论思想的结构——以船山《张子正蒙注》···

现代学者往往以“太虚即气”作为最能体现张载《正蒙》形上学性格的典范论述,而张载哲学中的本体被固化为太虚,气本论与太虚神体论等等都是对太虚本体的解释。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正蒙》确立的并非静态的实体化本体,而是动态的从太虚到乾坤(天地)的本体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太虚之天乃是“清虚一大”之天,作为理气浑沦未分者,它意···

【邓联合】从“天游”到“游人之樊”

为纠正庄子处世之道的逃世主义弊害,王船山在《庄子解》中基于“浑天”的视域,特别拎出《庄子》书中“寓庸”和“随成”两个语词作为关键概念,通过赋予被庄子否弃的人伦物理以天然合理性,推衍出了一种于日用伦常中随在体认“浑天”“无游而不逍遥”的处世哲学。

【王泽应】船山梦解析

船山一生经历了一个由“晓梦”而“续梦”而“噩梦”而“筑梦”的心路历程,“梦”成为他人生与时偕行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引领。尽管现实生活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他的梦想,可他还是能够一次次从梦中醒来又一次次如同“精卫填海”一样继续构筑自己的梦想,并始终不渝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