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焱】郭嵩焘洋务思想中的船山哲学影响

郭嵩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代湖湘士大夫集团中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的大将与旗手。

【陈焱】船山与变法——论王船山对谭嗣同的精神气质与哲学思想之影响

除了西学之外,谭嗣同在推动戊戌变法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船山思想作为其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传统哲学基础与精神动力。在谭嗣同的维新变法思想、哲学与精神气质中,船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代表与西学、佛学一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陈力祥 祝梦琳】论王船山政治思想四位一体的逻辑展开

船山“推其故而别致其新”,创造性提出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与政治逻辑结构体系:“道统”与“治统”并重的治国依据;“存人立礼”的治国之本;“双严清源”的治国举措;“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船山政治思想因社会现实问题而起,并由理论度越到实践,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具有“一以贯之”的贯通性、四位一体的逻辑度越性。

【田丰】王船山礼学的双重建构——明末儒学平民化道路的反思

王船山对礼学进行双重建构:一方面在《四书》系统内发明《大学》《中庸》的精微义理;另一方面又将其置回《礼记》,强调《礼记》整体性,以及礼学为政化民成俗的功用。易简精神实质是儒学应对宋以降社会平民化的自我变革尝试,船山将易简精神、心学流弊与平民化转型关联起来,给予反思。

【王泽应】船山对爱国主义的发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船山避居山野、发愤著书的重要思想动因和精神动力来源。船山在高度认同中华爱国主义的精神义理和不朽价值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了自己的创造性阐释,通过“古今之通义”和对《春秋》民族大义的揭示,特别是在《黄书》中对“族类强植”价值的深入论证,极大地提升了中华爱国主义的精气神

【刘梁剑】天亲合一与身体的成长——船山《西铭》题解孝道思想引义

船山《西铭》题解着意阐发天亲合一之理。船山认为,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来看,《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船山区分“大者”与“切者”,主张“从其切者而言之,则别无所谓乾,父即生我之乾,别无所谓坤,母即成我之坤”。从自己亲生父母身上实实在在体知父母之乾坤。较之天地,亲生父母具有切身意义上的优先地位。从其切者,不仅是从理上了解,···

【谷继明】论王船山对《潜虚》与《洪范数》的批判

扬雄、司马光、蔡沈的易学,主要体现在模拟《周易》上,船山对此的批判可以说最为激烈、不遗余力。

【邓辉 龙泽黯】君子必慎其“独”——论王船山的“人之独”

王船山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总结者,其思想有一个特别之处,即提出了所谓“人之独”的观念,从人物之别、人禽之异、天人之辨等方面凸显了人之于天地万物的特殊意义,进而在继承周敦颐“立人极”和庄子“相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依人建极”而“相天造命”的“人之独”论。

【董慧】“自立一宗”——论王船山对庄子之学的定位

王船山于晚年著作《庄子解》中提出,庄子之学以“浑天”为宗,优于老子而可“自立一宗”,由此将庄子之学从老子之学中剥离。

“沪上纪念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2019年是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12月17日下午,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同济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和上海师范大学《东方哲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沪上纪念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云通楼举办。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以及上海社科院的三十名专家学者,就船···

【柯小刚】活埋的永生:沪上纪念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座谈会致辞

“活埋”的决断使船山的生命打成了一片。如此获得的整全生命,无论长短,都是长久的。否则,即使长寿,也是短的。如此打成一片的学问,无论经史义理汉学宋学,都是为己之学。学而已矣,其乐无穷。否则,经史义理相互龃龉,汉学宋学顾此失彼,支离破碎,“道术将为天下裂”,“与接为构,日以心斗”,苦不堪言。孔颜所乐何事?船山所埋何物?···

【刘无羡】300年接力“发现”王船山——王船山著作出版小史

王船山先生著述宏富,多达近百种,一千多万字。明清鼎革之后,他隐居著述四十余年。生前除青年时期自刻过一部名为《漧涛园初集》的诗集外,其余全未刊行。

【孙钦香】王船山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反思与重建

一方面,船山持守“明德为本”的传统解释,并指出“明德”之所以“为本”就在于“明德与新民”为“理一”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慎乎德”的论述揭示“新民”活动有其相对独立的原则与规范,并通过对“教化之权下移”的论述,特别是对“德化天下”的批评,体现了他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某些反思与批判。

【李兵】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王船山强调这四个字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的学术成就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曾主持船山书院的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在所撰墓联中,称之为“南国儒林第一人”。

群贤毕至话“船山”: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伴随着读书声,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国内外研究船山文化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话“船山”

【夏剑钦】《船山简明读本》前言

本书在选录时,文章选自船山的重要专著和《薑斋文集》,故“导读”中只注明文章所在的著作名,而未及著作年月。诗作则因内容更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关,故导读中尽量注明写作年月及有关背景。对于诗词的理解,曾参考衡阳学者周念先教授的有关文章,书名与题词,则承蒙复旦同窗、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沈钟伟教授题写,均借此谨表谢忱。

【赵清文】王船山对汉儒经权观的批判与理论建构

王船山反对汉儒将“权”与“经”对立的观点,认为不能以“反经”定义“权”。同时,针对“反经合道为权”的经权观在道德实践中可能导致权术、变诈的流弊,他提出行权应“不易于正”的主张,明确反对“机权”行为。船山将“经”“权”关系理解为一种体用关系,认为二者是统一的。王船山的经权观,在承认道德准则的普遍约束力的基础上,对主体在具体情境中···

【孟泽】痛批杜甫,崇尚英雄,如何从诗学读懂王船山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起活埋”,“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船山的夫子自况,其背后的辛酸,孤独,玄远,乃至偏激,恐非后人轻易能解,也未必合乎当世时宜。要还原船山思想原貌,谈何容易,遑论“复活”。

【张晚林】论王船山“观解的形上学”体系及其对儒学宗教性的消解

一个具有启蒙作用的圆满的哲学体系必须“体证的形上学”与“观解的形上学”并建,但船山的生命形态之于“体证的形上学”根本隔膜,故他只建立了“观解的形上学”体系。这样的哲学体系必然导致对儒学宗教性的消解。

【黄耀红】大明王朝死去了,王船山为何还活在人间

一册经史,一行典籍,都在他内心里发着光亮。他日日以文字和笔墨为口舌,吸纳天地,对话经理,晤面先贤,探寻人性。在那样的乱世,很多时候,得到一张不曾写过字的纸,都是一种莫大的欣喜。他心归于文化,身隐于草屋,他以思想拥抱着历史与天下。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