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青】试析王船山“因人以成天”的历史哲学

王船山认为,言道必“以人为归”,尤其要落实为人文历史中的礼乐文明和治道,此即“非器则道无所丽以行”之说。然天道终究“不能代人以治”,必因乎人。“因人以成天”之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天子之位”之圣人,二是非圣人之时君。

【任俊华 谭阳阳】王船山的人生之路与君子之道

“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1619年10月7日子时,思想家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于华夏之南的芙蓉国度诞生。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浩然气魄汲取百家精髓,于经史子集各部皆深有所思、所著、所成。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是王船山君子人格的核心要义,这种品格不仅展现在船山的理论著作中,还在其坚忍不拔的生命历程中体现得淋···

【许家星】道之辩——以船山对双峰《学》《庸》解的评议为中心

船山对双峰的批判解析上溯朱子及元代朱子学,体现了对朱子后学思想的重视与吸收,显示出双峰对船山思想的积极影响,表明船山学同样建立在层累式诠释朱子《四书》思想的基础上,而具有浓厚的朱子学底色。研究补充了对《读四书大全说》核心内容朱子后学之评的不足,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船山学,把握朱子学传承发展的思想脉络。

“返本以开新”:王船山《大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2022年11月26-27日,王船山《大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旨在推进船山哲学尤其是船山《大学》学的研究,对王夫之的原创性思想,全局性视野加以抉发,并以此···

【郑佳明】王船山:站在中国哲学总览全局的高度(视频)

王船山提出道随气便。道就是我们说的一般;气就是具体的器物,一般的原理和原则。他是从具体事物的变化开始变化的。

【郑佳明】王船山为什么被称为近代民族精神领袖?(视频)

船山大概是在康熙时期去世的,中间经过康熙、雍正、乾隆10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实际上在不断发酵。

【孙钦香】“心由性发”与“以心尽性”——船山以“思诚”论“尽心”

船山以“思诚”即“尽天下之善而皆有之”进一步界定“尽心”工夫,从而“尽心”工夫的实际意义便有着落处,强调“尽心为知性之实功”,批评朱子“知性乃能尽心”,认可张载“尽心为知性之功”;而且凸显“尽心”工夫不仅仅局限于修身的道德领域,而且亦可运用于治人的政治领域。

【杨超】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以今观之,船山虽然依旧有着道统的排他意识,但亦有较强的同情精神,其不仅于程朱陆王内圣为主旨的身心之学中有所创获,且于东坡词章之学,王荆公、陈同甫的治道等学说中,亦有颇多受益。

纪念王船山先生逝世330周年系列活动

“横风斜雨”浇不灭船山文化志愿者研学实践的热忱。壬寅年壬寅月壬寅日,元宵节后第三天,2022年2月18日,330年前船山先生忌日,气温断崖式下降,冻雨成冰。但,为共商船山文化品牌推广大计,主讲人、珠海四于船山书院院长柯刚德“千里走单骑”,黑龙江人彭华,定居长沙的企业家王顺科等闻讯前来,会同衡阳县社科联王船山故里研学基地组织···

【罗淼 甄龙】论王船山“有限的”历史进步论

事实上,王船山的“历史进步论”仅在民众生产生活之器和与之适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两个有限的维度上成立。其历史进步论有两种模式:一是线性进步模式;二是“旧破新立”的沿革模式。不过,在有限的维度内肯定历史进步,不等于王船山是绝对的历史进步论者。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研究的未来”工作坊暨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成立···

2021年12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经典与诠释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研究的未来”工作坊暨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办。

【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船山学自晚清始显,历经近二百年风雨长盛不衰,受其滋养的一代代湖湘英杰为推进中国近现代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主义是船山广博的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

【陈赟】自然与天道:船山哲学中的“终极无为宇宙观”

船山哲学中的“自然”意味着一种与“人为”不同的自发性运作方式,它无法为人的知能所穿透,也不能被理解为作为根据的终极因或造物主,而是一种自发性、自本自根的以自正性命为指向的秩序,后者指向一种在终极层面无为自然的宇宙观。

【陈赟】自然与天道:船山哲学中的“终极无为宇宙观”

船山哲学中的“自然”意味着一种与“人为”不同的自发性运作方式,它无法为人的知能所穿透,也不能被理解为作为根据的终极因或造物主,而是一种自发性、自本自根的以自正性命为指向的秩序,后者指向一种在终极层面无为自然的宇宙观。船山以人之天、物之天、天之天三个概念将自然区分为人的自然、物之自然与宇宙之自然三个层面,人的自然规···

【朱汉民】王船山的人格特质

探讨湖湘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必须重视湖南地区的乡贤典范对湖湘士人精神气质形成的影响。在湖湘文化史上,王船山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湖湘学人,他的精神气质更加具有湖湘地域文化的根基,特别能够激发湖湘人士的桑梓之情,故而王船山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志俊】从小大之辨到逍遥之游 ——以王船山《庄子解》为诠释中心

“小大之辨”是《逍遥游》的重要主题,王船山关于逍遥之义的阐发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小大之辨”展开的。然而,王船山却背离了《庄子》“破小以立大”之本意,明确反对“大而不能小”“小而不能大”的自我限制,最终走向“无小无大”“小大一致”的价值解构。在此基础之上,王船山又引入暗含浑融圆转、变化日新的“天均”之喻,消解对于小大两端的攀援与···

【程志华】无有不极也,无有一极也 ——关于究竟何为王船山哲学本体之辨析

在反思与总结宋明儒学时,王船山对本体问题非常关注,且提出“太虚”“天”“太和”“道”多个本体概念。然而,本体只能有一个,那么,到底何为其真正本体呢?实际上,王船山乃以“太极”为真正本体,并从“太虚”“天”“太和”“道”多个角度进行疏解,进而对“太极无端”性质进行辨析。总的讲,他关于“太虚”“天”“太和”“道”之言说多为对张载思想的继承,···

【朱汉民】船山诠释的多元化与湖湘文化近代化建构

王船山创造了一个既有深厚文化传统、又有超前意义的思想体系。清咸、同时期湖湘士大夫们推崇船山思想,希望重振湖湘地域理学传统,船山思想成为正在建构的近代湖湘文化的重要资源。辛亥以后,自由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三大文化思潮均推崇船山学,他们通过对船山思想的不同诠释而实现湖湘文化的重新建构。

【王泽应】希张横渠之正学——王船山对张载关学的继承与发展

船山学是同“希张横渠之正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船山学一个重要的特质和价值取向。正是通过“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学术阐释、研修和创新,船山学上接孔孟道统之端绪,下开清代实学和近代新学之先河,实质上担纲了为中华学脉“续魂”和“固本培元”的工作,使中华正学的血脉得以更为畅通地绵延传承,为后人接续和弘扬中华正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各界人士长沙公祭王船山

17日,庚子(2020)公祭王船山仪式暨纪念郭嵩焘开创公祭王船山新传统150周年雅集活动在位于长沙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原为船山学社旧址)举行,来自北京、南京等地的各界人士参加。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