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文】经典属于并会终结既往历史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1-06-03 19:31:59
标签:经典
杨海文

作者简介:杨海文,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心灵之邀——中国古典哲学漫笔》《浩然正气——孟子》《化蛹成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断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等。

经典属于并会终结既往历史

作者:杨海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四月初八日丁卯

          耶稣2021年5月19日

 

2016年上半年,我受聘成为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五年来,专家团队在陈来、王志民先生的倡议与带领下,兢兢业业,群策群力,通过一句句、一章章的解读方式,先后完成《孟子》《中庸》《大学》《论语》的解读。我有幸全程参与《四书》解读,负责解读《孟子·滕文公篇》、《中庸》第17—20章、《大学》传七章与传八章、《论语·先进篇》与《颜渊篇》。这是我重温儒家经典的学术历练,同时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倍感《四书》的博大与《孟子》的独特,倍感经典与人生的血脉相连,是我参与《四书》解读最深的体会、最大的收获。

 

《四书》因其思想体系的逻辑井然而博大。南宋大哲学家朱熹(1130—1200)曾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卷14《大学一·纲领》)《大学》帮助人们框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规模,《论语》帮助人们确立“克己复礼为仁”的做人之本,《孟子》帮助人们反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奋发与超越,《中庸》帮助人们求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深邃哲理。所以,按照一定的次序读《四书》,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四书》因其核心理念的旗帜鲜明而博大。明代学者曹端(1376—1434)的《四书详说序》曾说:“夫《四书》者,孔、曾、思、孟之书,所以发《六经》之精义,明千圣之心法也。语其要,分之则《论语》曰仁、《大学》曰敬、《中庸》曰诚、《孟子》曰仁义,合之则帝王精一执中之旨而已矣。”正因“仁”“敬”“诚”“仁义”的纲举目张,《四书》得以守正创新地重建儒家道统论。

 

《孟子》因其继往圣、述来学的泰山岩岩之气象而独特。唐代大思想家韩愈(768—824)的《送王秀才序》曾说:“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南宋学者施德操(生卒年不详)的《孟子发题》曾说:“尧舜之道,自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自孟子得其传,然后孔子之道益尊,而曾子、子思之道益著。其所以发明斯文、开悟后世者,至深矣!”韩国学者李瀷(1681—1763)的《孟子疾书序》曾说:“孔子没而《论语》成,曾子述而《大学》明,子思授而《中庸》传,孟子辩而七篇作。以世则后,以义则详。后则近,详则著。故曰:求圣人之旨,必自孟子始也。”

 

在孟子看来,正因在道德形上学层面挚信“性善”,人类成为区别于禽兽的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大写的人;正因在实践伦理学层面倡导“五伦”,人们在群体中拥有各自恰如其分的位置,既能成就自我,又能成就他人;正因在王道政治学层面分辨义利,物质的获得感与精神的幸福感相得益彰,人真正成为社会性的存在。成为一个本性善良、呵护良知的人,过上一种充满温情、相互信任的生活,拥有一个崇尚道义、以民为本的社会,这是孟子思想的本质诉求。贞下而起元,所以我们读《四书》,可自《孟子》始。

 

经典既是句号,又是惊叹号,更是省略号。经典属于并会终结既往的历史时代,这是句号;经典提出并会解答当下的社会问题,这是惊叹号;经典敞开并会指向未来的心灵境界,这是省略号。儒家经典同样如此,《四书》更是如此。王阳明(1472—1529)曾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王阳明全集》卷26《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唯其如此,《四书》才会与我们的人生永远地血脉相连。

 

值此《四书》解读收官仪式(2021年5月14日上午举行),再次致谢孟子研究院、孟子故里邹城、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以及古老而又伟大、旧邦必然新命的中华文明!!!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