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林主编《洙泗》第二辑“ 梁漱溟与孔学重光”出版暨后记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2-01-24 18:16:47
标签:《洙泗》
宋立林

作者简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历一九七八年生,山东夏津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孔子研究》副主编,《走进孔子》执行主编等。著有《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讲》《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等。


 

 

内容简介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为《洙泗》第二辑。

 

梁漱溟先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无法忽略的人物。他一生关心中国文化的前途,秉承孔子精神,致力于孔学重光,无论是讲学、著述,还是乡建、从政,都以一颗赤诚之心黾勉从事,深深参与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从梁漱溟先生切入了解近现代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由梁漱溟先生认识儒学和中国文化也是不错的选择。“追随梁漱溟”而思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时代课题。2017年5月举行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第一次洙泗论坛即以“梁漱溟与孔学重光——追随梁漱溟”为主题,本书乃此次论坛的论文的结集。其中收由梁漱溟先生长子、长孙的文字,也有著名学者郭齐勇、干春松、林存光的大作,更有众多青年学者的论梁文章,展现了老中青三代学人对梁漱溟的研究成果,必将推动国内梁漱溟研究走向深入。

 

目录


01  梁培宽 在洙泗论坛上的致辞

03  郭齐勇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先生

23  梁钦元 君子务本,返本开新

26  林存光 儒教文教说

56  宋立林 儒家教化传统及其当代使命

75  魏衍华 梁漱溟论“周孔之教”与中国文化

91  孙海燕 梁漱溟中国文化“早熟”论刍议

103 黄敦兵 梁漱溟文化哲学的时代特色与现代意义

117 刘 伟 作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梁漱溟先生

130 干春松 乡村建设和现代政治习惯的建立——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探究

150 宋立林 梁漱溟乡建理论与儒学基层治理的现代尝试

169 张亚军 无私无为——梁漱溟情理思想浅谈

181 刘增光 情感与理性 ——梁漱溟与生活儒学的脉络

205 郑治文 梁漱溟的“生活”儒学观及其当代启示

216 刘 奇 梁漱溟哲学诠释学方法初探——以直觉主义解孔子“仁”为例

227 褚宏达 仁学何以成直觉 ——梁漱溟早期的哲学思想

237 夏 芬 梁漱溟的情礼观

249 王珺娴 从开拓千古真义到宏纳众流——梁漱溟与唯识学新论

265 龚 兵 现量与本体:用唯识学评判西方形而上学

276 程 旺 梁漱溟《大学》观略述

282 陈寒鸣 中国现代化道路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291 孔新峰 国家构建视野下的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

320 郭 凯 浅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

327 杨俊峰 梁漱溟与无政府主义

339 王学海 重光的可能与文化的新建设

347 陆信礼 夹纪坤  再谈梁漱溟先生的“返求事实”法

350 林桂榛 梁漱溟与高赞非的交往

360 宋立林 后 记

 

 洙泗》第二辑后记

 

宋立林

 

梁漱溟先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无法忽略的人物。从梁漱溟先生切入了解近现代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由梁漱溟先生认识儒学和中国文化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之能够亲近儒学,正是受到梁漱溟、钱宾四、冯友兰诸先生著述接引的结果。因此可以说,梁漱溟先生是我学思之路上的“引路人”。大学一年级时,受到学长的指点,先买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的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读了马上就被吸引住了。到了大二的时候,接触到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虽然文字读起来不如冯著畅白,但是反复咀嚼之后,感觉梁先生的思考力之强大,深受震撼。梁先生的文字非常有个性,十分耐读。梁先生对中国文化那种深切的关怀,尤其令我赞佩。身处五四反传统狂飙之中,梁先生能够自觉“一定要对于释迦孔子两家的学术至少负一个讲明的责任”,于是挺身而出,他向邀约其到北大讲学的蔡孑民先生说:“我此来除替释迦孔子去发挥外更不做旁的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页)可谓具有极大勇气、极大自信。这种道德的勇气贯穿于梁先生一生,未尝少歇。再后来,我读到美国学者艾恺先生的《最后的儒家》。这样的具有研究性的传记作品,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梁先生。再到后来读他的《人心与人生》《中国文化要义》,着实地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后来又知道,我们曲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高赞非先生竟出自梁先生门下,还了解到梁先生曾有创办曲阜大学的宏愿,益发亲近和尊敬。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语文课本里读着鲁迅,模仿着鲁迅的腔调写作文,可以说是受五四传统影响很深。很显然,从五四先贤那里得到的对中国文化的印象,自然多是负面的。一想到传统就想到了闰土、阿Q、祥林嫂,想到了人血馒头。一旦有从正面来谈论中国文化者,自然颇觉惊异。读得书多了,终于明白近代的思想界原来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多元的思潮并存互竞的。甚至在新文化派内部,也存在巨大张力,像胡适之和鲁迅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进路。进而,更觉知到并不是所有鲁迅批评的、新文化所反对的就都是反动的。从此,我越来越亲近文化保守主义群体,逐渐“发现”了学衡派、新儒家,一个个大师巨子的名字——钱宾四、熊十力、马一浮、陈寅恪、王静安、吴雨僧、汤用彤、柳诒徵、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开始进入我的视野,并逐渐构建我的学术与思想世界。于是,我不断借阅、购读诸位先生的著述,从他们的著述和人格中汲取了巨大的能量,唤起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巨大信念。目前,寒斋已经收集齐全已出版的这些先生的全集、文集等,根据自我规划,对学衡派、新儒家诸贤的研究,将会是我未来的重要学术领域。文化保守主义群体的巨大价值,一方面在于他们于“反传统”大行其道之时,“挺身而出”,“为故国招魂”,使得中华文脉得以不绝,可以说居功至伟;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民族文化那种“温情与敬意”,又不失平允的态度,至今仍值得珍视。近十几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方兴未艾,但是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由于受到“文革”等近现代“反传统的传统”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对孔子,还有太多的成见、偏见和误解。毫无疑问,研究儒学的人,就有责任做好“正本清源”的工作。对孔子儒学“负一个讲明的责任”,至今仍是我辈值得继续担负的使命。

 

梁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极其深刻,现在读来仍然具有极大启示。他的“伦理本位,职业分途”说,他对“周孔之教”的阐发,他对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大论断。尽管我们未必完全同意梁先生对中国文化进行阐释的所有观点,但却无法绕开梁先生的思考而进行再思考。因此,当我准备在“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五年聘期内举办系列以新儒家为主题的洙泗论坛时,林存光老师建议第一次研讨会就以梁漱溟为主题。我对此深表赞同。当即决定2017年5月举行第一次洙泗论坛,即以“梁漱溟与孔学重光——追随梁漱溟”为题。这个会议得到了学界前辈和同辈好友的支持,尤其是很多年轻朋友投稿参会,令我格外振奋。业师郭齐勇先生因故未能与会,但是他提交了论文,并且慨允了我进行访谈的要求。郭老师是国内最早研究梁漱溟哲学的学人之一,他和梁先生的交往令我们后辈向往不已。杭州的邓新文老师带着他几位弟子与会,邓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学习梁先生茹素,而且对梁先生的佛学思想多有体悟和研析,令人敬佩。梁钦元先生,作为梁先生的嫡长孙亲临论坛,讲述了他对梁先生的理解。他作为家人后辈的解说,是我们这些学者所无法替代的视角。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在廖晓义老师的亲自关怀下,我们获得了梁先生长子陪宽先生的视频贺词,在会场上播放之后,大家无不欢忭。来自全国各地的旧雨新知,各位“梁粉”,让我深感“德不孤,必有邻”。我的同门及门弟子们的无私奉献,使得会议得以圆满举行。在此,向他们略申谢意!

 

这本集子所收的就是这次会议的大部分论文。2018年是梁先生逝世30周年,也是我进入不惑之年的开始。本来希望能够用这本《梁漱溟与孔学重光》的集子做个纪念,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未克及时出版,留下遗憾。不过,我们对梁先生的“敬意”不曾稍减,对梁先生的“追随”不会改变。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巨川(济)先生临终前这一“大哉问”,直接刺激了梁漱溟先生一生的思考,也逼迫着我们后人不断地为此而继续思考。

 

“追随梁漱溟”而思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时代课题。这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是“接着”思考,而不是“照着”思考。我相信,我们都会在这样的学思历程中获益,变得更加成熟。                      

 

 2019年4月18日于逸民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