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平 、唐语鲛 著《春秋终始——公羊经学研究的当代诠释》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4-11 21:25:46
标签:

余治平 、唐语鲛 著《春秋终始——公羊经学研究的当代诠释》出版

 

 

 

书名:《春秋终始——公羊经学研究的当代诠释》

作者余治平,唐语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主于《公羊》而结合《穀梁》《左传》,辨析三《传》差异,而返回公羊家的主义坚持和原则要求。汲取哲学智慧,注重形上提升,始终不失思想高度。采用文本考辨、文字校勘、字句训诂、义理阐发四维结构而治经。深刻挖掘经传文本所蕴含的现代理念,呈现经典跨越时空的价值。隐公元年是孔子编撰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之起始年份,具有公羊学标志意义的“元年春,王正月”,具有时间哲学、历史哲学的蕴涵,表明天地万物之气象随刚受命君王的出现而有所改变,因而也被人们注入本体论的形上要求。哀公十四年,《春秋》微辞,降麟之大异,以示周室将灭,去“王正月”,而明《春秋》绝周之意。纵论麟经的开端与结束,首尾相接,圆善自成,在实现薪火相承、代际赓续的同时,也有意让儒门圣道能够返本开新,使《春秋》大义运转来去,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余治平,祖籍江苏洪泽,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湖南科技学院、河北衡水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特约研究员。《中西哲学论衡》(年刊)主编,上海市江苏淮安商会副秘书长。已出版《唯天为大》、《哲学的锁钥》、《中国的气质》、《忠恕而仁》、《哲学慧眼识究竟》、《董子春秋义法辞考论》、《春秋公羊夷夏论》、《万集乡下这些年》、《做人起步<弟子规>》等专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康德哲学概念谱糸”(DasBegriffeslexikonderKantPhilosophie)主持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忠恕而仁”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CLTHK)、德国柏林一勃兰登堡科学院(BBAW)、柏林自由大学(FUB)访问学者。

 

【目录】

 

上编  公羊经始《隐公元年》当代诠释

  第一章  五始:“元年春,王正月”

    一  元年:天地之始

    二  春:四时之始

    三  文王:受命之始

    四  正月:政教之始

    五  公即位:一国之始

  第二章  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三章  鲁与邾娄盟于昧

  第四章  克段于鄢:大郑伯之恶

    一  《诗》中叔段

    二  《左传》叙事

    三  《公羊》如何大郑伯之恶?

    四  不弟之之辞

    五  地之之辞,月之之辞

    六  三《传》异旨

    七  亲亲尊尊的纠结

  第五章  天王非礼:归惠公、仲子之赠

    一  使者“宰咀”之官氏、身份

    二  鲁惠公与仲子

    三  赗与赗礼

    四  五“来”而“不及事”

    五  “兼之”之辞及其非礼性质

    六  结语

  第六章  鲁宋盟于宿

  第七章  祭伯来朝

  第八章  公子益师卒与三世异辞

下编  公羊经终《哀公十四年》当代诠释

  第九章  所谓“西狩获麟”

    一  变例言“获”“狩”

    二  麟,“兽之圣也”

    三  更“冬”为“春”,《春秋》改制

    四  “以祥为异者,乱世之变”

    五  大之之辞:“非狩而日狩”

    六  麟者仁兽:“设武备而不为害”

  第十章  “丘以匹夫徒步,以制正法”

    一  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二  孔子哭麟:“假为微辞,非其本心”

    三  麟为汉应?

  第十一章  西狩获麟,孔子道穷

    一  从“天丧予”到“天祝予”

    二  麟死:“夫子将没之征”

    三  “天命成败,圣人知之”

  第十二章  《春秋》何以始乎隐?

    一  感麟而作《春秋》

    二  始于隐公,“祖之所逮闻也”

    三  “西狩获麟”,微辞登峰造极之妙笔

  第十三章  《春秋》何以终乎哀十四年?

    一  “人道泱,王道备”

    二  绝笔于“春”,“素王”功成

  第十四章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一  “麟经”在“六经”中地位最高

    二  受命之符,拨乱反正

    三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第十五章  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

    一  儒者以尧舜之道为极

    二  “道同者相称,徳合者相友”

    三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四  “乐”道精神的境界与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重要索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