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赓续中华文脉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修课”

“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杨朝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乃是以国家的形式承载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的存在。英国汉学家马丁雅克说,西方曾经也产生了很多大帝国、强国,他们纵横世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但这些强大帝国在衰弱后基本上都灰飞烟灭,后世很难再有崛起的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代东方几千年出现的几乎所有强大帝国都来自中国···

【杨朝明】《仲里广志》序

在儒家圣贤中,仲子(子路)是孔子最重要、最亲密的弟子之一。也许《论语》和《孔子家语》每篇的题目都有某种特定的隐喻,我注意到:《论语》有《颜渊第十二》和《子路第十三》两篇,《孔子家语》则有《颜回第十八》和《子路初见第十九》两篇。这两部重要的典籍如此编排,有没有编纂者的特殊用心呢?

【杨朝明】《孔子家语》与中华文明研究新视野

按照西汉孔安国的说法,《孔子家语》与《论语》时代、性质相同,这与我们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孔子家语》近57000字,数倍于《论语》,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重要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杨朝明】自述: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儒行者

大家非常关心这样的话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要走向世界具体如何发力?我认为了解儒学、正本清源地认识儒学这是一个大前提。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国文化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就会自然生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知道中国文化足以让我们平视世界平等地与世界对话。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培养大批的“君子”。

【杨朝明】《孔子家语》与中华文明研究新视野

鉴于《孔子家语》的内容、体量及相关学术问题,其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孔子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利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以资印证校验《论语》等早期典籍文献的记载。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

【杨朝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

【杨朝明】“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

杨朝明 著《让儒学温暖世界》出版暨前言

本书分为“坚定文化自信”“明德引领风尚”“经典照亮人心”“致力文化两创”四个部分,是作者几十年来围绕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研究的学术集成之作。本书旨在引导国人正确理解孔子“集大成”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儒学的高度与深度,并阐释了如何从经典入手,让儒家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温暖世道人心。

【专访】杨朝明:学术是一种生命的归宿

儒学在这方面如何发力,就涉及儒学研究的问题,一个是登峰,另一个是落地。登峰即讲清楚儒学的特质、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果我们对儒学知之甚少,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就像今天谈文化自信,中华文化自信一定基于中华文化自知。没有文化自知,就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也就无从谈起

【杨朝明】读《论语·为政》有感:“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人大代表杨朝明丨关于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助力师道精神传承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曲阜时,鲜明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最强音。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故里曲阜10周年,为此,建议建好孔子故里的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赓续民族文化记忆、保护教育历史遗产、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新杏坛”。

杨朝明:齐鲁大地文化“两创”结硕果 助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3月12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亮相“代表通道”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杨朝明】以“礼”行礼 滋润心灵 ——春节的文化底蕴

从礼俗到礼仪,再到礼义,春节各种节庆习俗,集聚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杨朝明】“天下为公”与中国文化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中,“天下为公”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

【杨朝明】如何以国学铺染民族文化底色?

国学是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应对国史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要复兴国学,从历史深处寻找民族精神基因,从民族基因深耕精神家园,温古鉴今,探寻传统元素的转化与新生。作为一个伟大文明的存在,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孔子儒学代表了文化的样态与气质,使中华民族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今天我们应寻···

【杨朝明】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加深对“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意义的理解,不仅直面现实状况、基本面貌、内外实际,还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让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新时代。

【杨朝明】为何说崇正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追求?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谈到所谓“正义”理论时,每每习惯以西文“justice”一词作基础,许多社会问题的论述也依此而展开。现在学者们清晰地看到,随着“西学”的强势进入,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遇冷,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正义论”传统“集体失语”。殊不知,中国的“正义”学说更加根深叶茂、内涵丰富,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厚土壤和牢固根基。

杨朝明:始终以弘扬孔子儒学为己任

我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出生,也在农村长大。我的祖辈、父辈都是非常崇尚读书的人,他们常引导我理解读书的意义。因此,虽然我之前连自己的县城都没有离开过,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很幸运地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这所孔子故里、全国几乎唯一设在农村的山东省重点高校。在那时,我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一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会让我这一生与···

【杨朝明】《论语·乡党》 ——知时处中的优雅君子

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看《论语》,会发现前十篇和后十篇都是相对独立的。历史上《论语》流传了几个不同版本,但相对来说,前十篇是比较稳定的,最大的差异在于最后一篇。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论语》前九篇,从中可以看到《论语》内部篇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层层递进的,篇与篇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