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如何理解中国的元叙事(视频)

本视频为一乘文化于2022年7月8日在长沙对《原道》主编陈明教授进行视频专访的片段,首发于“一乘名师讲堂”视频号。制作者授权儒家网转发,特致谢忱。

【陈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核心区别(视频)

本视频为一乘文化于2022年7月8日在长沙对《原道》主编陈明教授进行视频专访的片段,首发于“一乘名师讲堂”视频号。制作者授权儒家网转发,特致谢忱。

【陈明】天人之学与心性之学的紧张与分疏——文明论范式中湖湘学与理学关系之厘定

近四十年的儒学研究,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一个由哲学范式经思想史范式向文明论范式转换的过程。从文明论范式出发,我们则要反思近代以来以理学为儒学展开的中西比较与传统论证是不是遮蔽了什么?它也许适合强化“西方文化重物质,东方文化重精神”的简单分类与肤浅乐观,但一个关于个体心性修养的工夫论体系难道能够支撑中华文明并承诺其···

【陈明】崇西、媚西、恐西与理中客(视频)

本视频为一乘文化于2022年7月8日在长沙对《原道》主编陈明教授进行视频专访的片段,首发于“一乘名师讲堂”视频号。制作者授权儒家网转发,特致谢忱。

【陈明】以中国为方法,才是美国的根本出路(视频)

本视频为一乘文化于2022年7月8日在长沙对《原道》主编陈明教授进行视频专访的片段,首发于“一乘名师讲堂”视频号。制作者授权儒家网转发,特致谢忱。

【陈明】什么是湖湘学?(视频)

本视频为一乘文化于2022年7月8日在长沙对《原道》主编陈明教授进行视频专访的片段,首发于“一乘名师讲堂”视频号。制作者授权儒家网转发,特致谢忱。

【陈明】“以西律中”的时代必须退场(视频)

本视频为一乘文化于2022年7月8日在长沙对《原道》主编陈明教授进行视频专访的片段,首发于“一乘名师讲堂”视频号。制作者授权儒家网转发,特致谢忱。

【陈明】启蒙的意义与局限——思想史视域里的李泽厚

只是他的思维被深度启蒙,即使在他的私人领域儒家文化因子也踪迹难觅。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作为不同的两种现代化理论今天或许已经见出分晓,但作为一种中西文化关系的安排原则落实于个体之身,其间的得失长短以及可信可爱的理智情感之纠结是国人近代普遍的难解心结。

【陈明】《中庸》的儒教解读——以经学天人论与理学心性论为参照

儒教说的成立除开功能考察描述,还需对其内部神学系统给出交代说明,因此,对“孔教之本”《中庸》的阐释无疑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文章认为《中庸》是从属于《易传》的天人之学系统,以“天命之谓性”为前提,以“慎独”为起点,以“致中和”为原则,以“成己成物”为内容,以参赞化育为目标。由于朱子对《中庸》的心性论改造影响巨大,文章将自···

【陈明】埶:“势”还是“艺”——《坤·大象传》“地埶坤”新释

“地埶”之“埶”字有“势”和“蓺”两种理解。但势为名词,不仅无法与地组合成与“天行”类似的句子以表达相应意义,并且将句子主语由与天相对之地这一坤卦所像之象转换成了地之形势,遂使坤卦顺天之生而来的地之成这一功能意义失去了着落。埶当作蓺(艺)解,培植、使生长发育之意。“地埶,顺”即“大地含弘光大发育万物,顺承上天”。此解文从字···

【陈明】张晚林著《宗教动力学的完成及其丕变——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

文明之所以以宗教命名,是因为作为文明基础的宇宙图景与存在秩序以及人生规划主要是由宗教提供的。亨廷顿用儒教文明指称我们,主流话语也提倡文化自信,将文化视为理论、制度和道路的基础,儒者为天地立心的自我期许因此又成为一种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书中这一自觉强烈,使我们有信心期待作者在第三阶段的儒教研究中更上层楼做出更多···

【陈明】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跟余英时有差异

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现在的模样,很难说是李的思想逻辑之展开、那种现代性的展开。二者之间的紧张为许多的刷屏提供了动力,但只有对这种紧张进行理解诠释,才可以把他的著作从个人记忆与情感内重新嵌入思想史,在这样的坐标里进行评价讨论。这应该才是对一个思想家最好的纪念和尊重。

【陈明】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基于比较宗教学的考察

文章对古希腊宗教神话、犹太教和儒教的形成原因、内涵特点及历史影响给出描述分析,认为《易传》“乾父坤母”命题即是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从文明论的方法论视野和社会科学的学科视角对这一切进行论证分析,无疑有助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性和方向性,而在人类文明谱系中达成对中华文明之独特性及其意义的理论把握,也有助增强文···

【陈明】哀悼余英时,超越余英时——答儒家网问

他对儒学的肯定,也是以现代价值为视角和标准。这些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不能说没有学术贡献,但今天看来,已经远远不够了。余英时先生的逝世标志着五四一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他们值得尊敬,值得缅怀,但时代将在一种与他们的期待不尽相同的方式发展前行。

【陈明】霸王道杂之:儒家政治哲学导论

2021年7月14日上午,湘潭大学陈明教授于2021年“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做《霸王道杂之:儒家政治哲学导论》讲座。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全国各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旁听学员参加了讲座。

【陈明】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

2021年7月13日上午,湘潭大学陈明教授于2021年“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做《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讲座。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全国各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旁听学员参加了讲座。

【陈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华民族:基于文明论的理解

“教”与“俗”、“政”与“宜”是一种有着位格层次的结构关系,“教”高于或先于“俗”,“政”高于或先于“宜”。这与现代社会国家认同先于文化认同、公民身份先于族群身份颇相契合。效率与秩序的稳定平衡、国家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所有执政者都重视追求的。中华政治文化明这样一种整体性智慧及其优势,相对于左右两种分别以个体和阶级为中心的叙事可···

【陈明 樊兵策】梁漱溟儒教观的宗教学解读——以道德代宗教论为中心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者,也是较早思考儒教问题的人之一。与哲学相比,学界从宗教学视域展开的研究不足。梁氏承认中国人有自己的宗教,也不否认自己是个儒教徒。20世纪初,他提出了“道德代宗教”,以解决中国文化认同与儒教现代转型问题,表面上反对宗教,但其理论仍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在实践上具有强烈的救世情怀,究其实质···

【陈明】霸王道杂之:中华帝国的政治架构与文化精神——基于文明论视角的宏观扫描

分别以个体和阶级为关键词的启蒙叙事和革命叙事都是西方中心的单线进化论,在这种意识形态里中国只是一个被定义解释的对象,其历史和内容得不到充分揭示和重视,而文明论范式则因文明体系预设而内在包含对中国历史与政治文化结构做出把握。本文认为汉代形成的霸王道杂之正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结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敬天法祖崇圣儒···

【陈明】驳“七夕非情人节论”——为中国情人节辩护兼及其他 [修订版]

传统节庆有基础可以更新,现代生活有情绪需求有待释放。七夕情人节主题的强化可以说是一个利多弊少甚至可以说两全其美的好事,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学术角度建言当然是学者的权利和责任。但学者也应该情醒,自己是阐释者而不是立法者,对待民风民俗,还是采取“从众”的态度为好。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