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郭店楚简”的公布,原本让学界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之重建充满期待,然而,至此已过二十五年,主要研究成果迄今还只留在竹简编联、文字隶定及训诂等文献方面的研究,借此建构新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过程,则恐怕未有太大进展。本书承担“抛砖引玉”的角色,借由深入分析“郭店楚简”诸文献中的思维方式,并勾勒出从子思到孟子的思想发展过···
“仁”作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孟子引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以行仁作为人道的必然选择。
屈原被放逐,辗转来到汨罗江附近居住了九年,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天问》《离骚》《哀郢》《怀沙》等瑰丽诗篇在此间陆续问世。他在此行吟寻探、忧国忧民的高大背影,早已定格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屈形象。当他选择“远逝以自疏”,一步步走向大地,走近民间,与渔夫一起捕鱼,与农夫一同劳作,与巫师一道采风,便也摆脱了孤独,融入了广袤,并最终被···
2021年书院研究接续以往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仍然较丰硕。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本书以上述六大主题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如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改正朔、公与私、仁义观···
2020年书院研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据统计,全年共发表期刊论文302篇,其中学位论文45篇,会议论文5篇,报纸文献47篇,出版学术专著30部,这些研究以教育学、历史学、建筑艺术等学科为主流,涉及传统书院和当代书院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传统书院研究与当代书院研究“双峰并峙”的状况还在持续,传统书院研···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乃是以国家的形式承载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的存在。英国汉学家马丁雅克说,西方曾经也产生了很多大帝国、强国,他们纵横世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但这些强大帝国在衰弱后基本上都灰飞烟灭,后世很难再有崛起的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代东方几千年出现的几乎所有强大帝国都来自中国···
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在此投江殉国。
中国古代讲“礼”的重要典籍《礼记》中有一段文字专门解释了什么叫礼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也就是说,“礼”就是辨别血缘关系远近,据此建立身份秩序的一套标准。按照“礼”的规定,离姬、姜两姓较近的族群要厚待一些,反之就排斥打压,血缘亲疏决定各个族群分别属于不同的文明等级,由此经常引发诸侯国之间···
戴震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于3日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会及高校代表、专家学者,还有戴氏后人、戴学爱好者等相聚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共同缅怀清代皖学大师戴震,开展相关学术研讨,共商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人历来重视“孝道”,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主张“以孝治天下”。
清代的安陆是湖北的一个县,隶属于德安府,在湖北的东北部,看上去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地方,不过在清代却产生了一位易学家。不错,这就是李道平。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可谓以平凡世界为道场,弘传心学的辉光。
微博上看到大同市博物館的再創作《北魏貴胄出行圖》,他們把所有北魏衣冠都畫成了左衽!
从1986年9月起,我在孔子研究所读研究生,三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孔子研究所工作,后来孔子研究所换招牌为孔子文化学院,门楣高大了许多,至2008年,孔子文化学院并入历史文化学院,我在孔子研究所读书学习和工作度过了22年的光阴。回母系历史文化学院工作至今,不觉已有15年了。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记录孔子、孔门弟子思想言行以及诸国故事的经典文献。
以纪念孔子诞辰2574周年的《礼记·祭义》共读为开端,以毕业生的学习工作分享为结束:2023-2024学年秋学季落笔书院的研学共读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年,书院研究继续良好的发展态势,成果较为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出版书院类著作33部,博硕士学位论文39篇,期刊论文464篇,涉及历史学、教育学、文学、建筑学等多个方面。相比于以往的侧重传统书院研究,本年度当代书院研究成为热门话题,集中在书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当代书院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具有的优势等方面,···
2023年12月23日,第二届生生哲学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虽然有别于西方哲学,但依然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因其能够在终极的形而上问题中提供可靠支点。
古代中国的治理,一条重要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根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克明德慎罚”“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是内在规范,礼是软规范,政法则是硬规范,这既是长治久安之道,也是治理成本最小化的系统化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