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就有道而正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之世,礼教陵夷,孔子尝感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而当门下高弟颜渊问仁之际,孔子复答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孔门仁礼论是往复双向的:一方面,如果没有仁心作为基础,任何仪节都将流为具文;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礼仪···
《左传》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史家钱穆先生曾说:“我们研究古史,研究西周,研究商和夏,先要有个准备工作,有一个靠得住的基础和标准,那么一定要看《左传》。”可见《左传》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独有地位。
我个人驽钝,年逾不惑而无所立,惟有一颗向学之心,满腔赤诚之情,黾勉从事,蹒跚前行,但我坚信儒学是生命的学问。作为学者,做学问是本分;但作为儒者,践行与传道也是职责所在。因此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一方面又走出书斋、做好传播普及工作。前者为基础,后者为宗旨,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推进。正所谓“···
清代学者在考据、义理、辞章、经济等古代传统学问上,均进行过广泛总结,具有集大成的特质。这些研究影响到现代学术界的经学、史学、小学、文学、校勘、辑佚等学科的发展,乃至天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的建立,至今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有赖于对文明结构的深刻把握,而诠释的技艺是促成此项思想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无论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还是将中国传统经典作现代性转换,事关思想本身,而非诠释学理论所能负载的使命。中国经典诠释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思其普遍性的文明意义,是现代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应有之义。
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儒家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数学(古时称“算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学科。清末以来,随着现代数学的传入,中国古代的诸多数学传统均失去了现实的实用价值。近代学人李俨(1892-1963)、钱宝琮(1892-1974)以现代数学方法整理中国古代数学遗产,开创中国数学史学科。自此以后,国内外学人纷纷以此为业、撰著数史名篇,是为旧史。
“儒学日本化”的提出虽然始于明治以后,然而其历史进程的展开集中体现在江户时期,尤以京学派朱子学的崛起为典范。诞生于日本江户初期的京学派,以藤原惺窝为始祖,以林罗山、松永尺五、木下顺庵、室鸠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学史上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学派。
癸卯第一天(公历2023年1月22日),早晨五点刚过,手机声响把我惊醒。伸手一看,是俞江发来的拜年短信。十多分钟后,又接他的短信,告诉我《〈周官〉与周制》已经杀青,正在联系出版。同时把该书的目录和前言发了过来,要我看完书稿作序。
11月24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六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丁四新作了《良善之端与大清明——孟荀的心论》主题讲座。
11月4日-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第三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钱穆早在1951年就曾发问:“不了解中国历史,又怎能了解今天中国这四亿五千万的老百姓呢?”这个可称为“钱穆之问”,今天的社会学研究同样需要深思。费孝通就曾肯定地回答:看社会,看文化,“必须历史地看,只有在历史中,文化才显示出其真实的意义”。
秦汉以降,丰碑大碣云起。至隋唐,世习所趋,社会各阶层多将墓志视作通往彼岸世界的重要凭证而深埋幽泉。自宋至清,文人雅士穷遐方绝域,以集古为乐,金石学应运而兴。20世纪以来,各地墓石多有出土,尤以关中为盛。出土墓志所及人物,显人晦士多隐名其间,加之未经后世文献传抄、改易,故极具文献价值。陈尚君云“新晋学者的治学,必···
王心敬(1656—1738),字尔缉,号丰川,陕西鄠县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在理学、经学、政治、教育、农业、军事和荒政方面都卓有建树,在关学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心敬一生无意于仕途功名,清贫度日、专心致学,著作非常宏富,而《丰川全集》和《丰川续集》无疑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鲁学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地域学派,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鲁学局限于经学或儒学范围,而广义的鲁学则是鲁地或鲁文化区的学问。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鲁学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
经学是诠释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对传统中国的文化、社会意识等有着深刻影响。作为儒家经典,《尚书》为历代学者疏解训释。对《尚书》的形成与流传、注解与考证等问题的持续研究,形成了专门之学——《尚书》学。
四十年前的1983年,我进入孔老夫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之年, 是我生命成长的关键一年。我善根浅薄,慧根愚钝,毅力不强,人生观和潜意识形成,良知体悟和坚守,人格结构以至能力建设,基本上在这一年完成,为以后的生命成长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界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释义渐有趋同之势,但仍有分歧。实际上,“不可使知之”句中的“知”当作“知晓”解,不宜破读。此“知”字之意涵和《墨子·经上》对“知”的定义相同,在与“民可使由之”相对立的语境中,“不可使知之”句中的“知”含有采取强力手段或空洞说教使人知晓的含义。“民可使由之”句肯定了民智足以知“道”、人性之向善,“不可···
辛丑年入川,为余人事一大变。又逢庚子年大疫,世事沧桑迭易,遂命里汤汤。三年大疫,身寄蜀地,不得辗转,有悠游退逊之闲,生闲云野鹤之望,自留访三川之美物,逐少陵之夕阳。而川渝所产之可食可戏可味者,莫不染及,自此两袖清风,七分可映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