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悦读论语:参悟孔子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德性领导力

钱穆先生云:孔子非一宗教主,然孔子实有一极高无上之终极信仰,此种信仰,似已高出世界各大宗教主之上。

【谭星】美国汉学家艾恺:由梁漱溟研究走进中国历史文化

艾恺(Guy S.Alitto)是当今最活跃的美国汉学家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饱含热爱,中国是他心中的“另一个故乡”。

【段秀芳 索巾贺】君子之乐

“君子之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君子人格的精髓要义。“君子之乐”意指内在德性的快乐,呈现为君子文化中以德为乐的人格境界。思考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乐”观,有利于丰富我们对君子人格的理解,并启示当代中国人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价值旨归。

【焦国成】历史变迁中的“孝”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里,“孝”无疑占据着关键地位。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孝悌为仁之本”“百善孝为先”等经典表述。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孝悌行于家,则仁恩可推于外,这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秉持的基本伦理信念。“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我们理应深入透彻地了解其历史演变进程。

陈立胜 著《阳明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出版暨导论、后记及补记

本书以“阳明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为题,勾勒阳明学内部现代性精神的展开脉络,阐发阳明学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所提供的独特资源,并揭示阳明学对于克服现代性之隐忧所具有的启示性意义。

【许石林】让孩子教家长如何过年过节,最管用!

暑假寒假应深圳市关工委邀请,给假日的小学生窗贴文化爱好者做系列讲座。

【陈乔见】中国重“义”传统及其谱系

梁启超说:“大抵中国善言仁,而泰西善言义。”今人批评儒家伦理,亦多指摘其缺乏社会正义或公共性。梁启超的论断为时势所激,盖又蔽于宋儒仁学传统;其余则多耳食之流,道听途说。由上可见,中国有着很强的重“义”传统,无论是中国古人所谓的“义”(如“礼义”“理义”“道义”等),还是西方或今人所谓的“正义”(justice),其间皆有所体现。

【吕克军】“和合”是中国古典学的重要思想特质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其中的精髓之一。“和合”是中国古典学的重要思想特质,值得我们深入阐释研究。

聚焦中国传统文化 中外人士共倡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东方文明之旅”启动仪式暨“一脉相承的文明-中医、易经和孟子智慧”对话会11日在北京举行。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和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等中外人士展开对话,共同倡议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增进彼此理解。

【张平】下学上达,办接地气的书院教育 ——盘点2024年石庵书院的那些事儿

2024年,是大环境颇为艰难的一年,在这并不平静的岁月里,我们石庵书院继续爱书者同盟23年的教育与文化梦想,风雨兼程走过色彩斑斓的第三个春秋。

【专访】青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展陈部主任王丽媛:明代赵秉忠状元卷体现古代中···

收藏于山东潍坊青州博物馆的赵秉忠状元卷,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填补了中国宫廷档案空白,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作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份试卷在当下人气火爆,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状元”风采。

杨国荣 著《儒学与中国哲学》出版暨前言

作为中国哲学的历史构成,儒学同样包含历史性与生成性双重品格:它形成于先秦,经历了汉代经学至宋明新儒学(理学)的衍化,晚近以来,又出现了所谓现代新儒学。以时代的变迁为背景,儒学唯有经过历史的转换,才能获得内在的生命力。

【谢一凡】品《论语》之韵,摄生活之美

在过去的200天里,坚持诵读《论语》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逐渐领悟其中深意,《论语》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与我的日常生活、摄影创作紧密相连的智慧启迪,为我带来了全新的收获与成长。

【摩罗】洪范十章讲义

《洪范》是中华文明的大法大宪。它借助箕子之口,罗列九畴政务,全面阐述了建国君民的政权框架和行政空间。《洪范》不唯帝王奉天承运、建国君民纲领,亦是凡民率性归中、人文化成之德教也。本讲义汇集历代圣贤对《洪范》大旨之精解,对建中立極、王道之统、天人合一、天民合一、天帝合一等中国文化之深层奥秘,有所阐发。

儒家网二十四节气卡(刘向春书写系列)

儒家网二十四节气卡,刘向春书写,谌衡设计。

儒家网乙巳年(2025)拜年卡,刘向春书写系列

儒家网乙巳年(2025)拜年卡,刘向春书写,谌衡设计。

儒家网乙巳(2025)新年贺词|像孔子那样“圆满了生活,恰好了生活”

儒者务实胜。对于一个儒者来说,实胜是善,名胜是耻。实胜就是拿出诚实态度,解决现实问题,让这个世界变好。名胜则不然。名胜就是虚伪掩饰,不敢不愿不能做实事,只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儒者积极入世,为天下苍生计。既然务实胜,就要以活泼泼的生命力改良世道人心,让群众生活、公共事业变得越来越好,让“天下归仁”成为现实。新的一年···

【张宇谦 徐将晓】谨识治历明时 ——从四时更迭中的时空秩序浅析中国传统新年

华夏典籍《尔雅》中有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邓秉元】颜氏之儒抉隐

在孔子之前,晚周学术已经形成三派,此即讲求诗书礼乐的绅之学、旧法世传之史与狂简派。孔子崛起于旧法世传之史,其后又吸收了狂简派的精华,并最后拯救了绅先生的诗书礼乐之学,因此成为周公之后虞夏商周四代学术的集大成者。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