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陈焕章的分配正义论

一方面陈焕章主张按生产能力分配,并用“禄以代耕”合理解释了不同劳动的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通过“不与民争利”原则限制差等,使其更符合公平正义。陈焕章之所以如此重视儒家的公平分配,是因为要回应工业时代中国何以生产滞后的问题,故而他对西方分配正义学说和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是一种移花接木、六经注我的形式。

孔子研究院课题组发布“近十年儒学发展状况”报告(全文)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儒学从推动“以现代化(西方化)为纲”到“以本土化(中国化)为纲”的学术转型入手,力促儒学重新回归主流话语体系,开展了许多创造性新实践,取得了诸多代表性新成果,形成了众多标志性新高地,开创了中外儒学交流互鉴的新局面,世界儒学的中心重新回归中国大陆。

【易冬冬】儒家礼乐的新开展——贺麟的礼乐观

传统礼乐文明在近现代呈现为解体与重构的双重变奏。就对礼乐的现代性诠释而言,贺麟集民国学人之大成,强调礼的宗教性、道德性与艺术性的合一:一方面主张吸收耶教的精神以充实礼教的宗教性,这是对孔教派将礼宗教化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将康德在知识论中的先验感性时空引入行为领域,认为礼是道德律与由理性所规定的时空的合一,其···

贺卡丨昭大一统,国祚绵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

“大一统”是关于建立合法政治秩序的学说。以“继天奉元”为基本原则的“大一统”思想,一则解释了天地宇宙的起源,二则赋予了万事万物以统一性,三则强调了政治的本源要端正,为政治秩序确立一个超越神圣的价值,这是儒家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学说。其中,“奉天”论是政治神学,“继元”论是政治哲学。

【赵金刚】列文森的“剃刀”——传统文化与普遍性

今天建基于“国性”“特殊性”而来的对传统的辩护,在列文森看来都不够充分。不过,列文森的这种“一元普遍”的观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检讨。总之,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如何理解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些是我们面对列文森的“剃刀”时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陈赟】多元一体:古典思想视域下中华民族的立身基础

可以从以下四项内容理解这种“一体性”:一是“中国”认同,它构成多个具体民族的凝聚中心;二是“礼义”,它意味着一种基于华夷之辨的文明论归属;三是“斯文”,一种超越具体族群及其社会的文化宇宙;四是“经史”,一种在民族混杂流变中的处变贞常之道。

【顾涛】我们对孔子的爱与恨

我们也发现孔子所倡导的价值观,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根本挥之不去,仍然主导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今天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也跟我们对孔子、对传统的态度息息相关。要让孔子“博物馆化”,有些太过一厢情愿了;中国的现代化,根还是扎在中国传统的土壤中。

【梅志】蒋庆先生七十寿序

先生遠出周公,姓蔣氏,諱慶,字勿恤,號盤山叟,生於貴州貴陽,後學稱盤山蔣子云。先生年至古稀,初度之辰,時在國慶。中華上下,舉國為歡。後學梅志,遙祝先生:盤山俟聖兮,反袂拭沾。思比江水兮,壽若南山!

【慕朵生】孔子实言天道论

汉儒多以“天道”关乎上帝和群神,能决定吉凶祸福,带有人格化、有意志、宰制性、神秘性的色彩,且常为之占,是为国之大事、政之要务。所以,“天道”首先是宗教命题,至少是宗教与哲学并列之命题

【尔雅台】接力正统儒家,重整山河待后生

当务之急,则是重建正统儒学,恢复经世能力。今之儒家哲学,西学也。其以西格中,从根本上解构了正统儒家的经世传统,解构了儒家士大夫精神。此即今天儒门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无所作为之根由。

【曾海龙】十力学派的学脉传承与学理重构——杨泽波先生之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述评

杨先生以《贡献与终结》为是著命名,可见其对牟先生的思想有赞有弹。所赞者,在牟先生所传承之心学尤其是十力学派的道统与学统;所弹者,在牟先生的具体立论。然学以载道,如何立论事关道统与学统的正当与传承。

2023全球祭孔图集

泱泱华夏,文明生辉。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儒家网特将今年全球部分地区祭孔活动予以辑选,以共志之。除特殊注明外,下列祭祀时间均为西元2023年9月28日。

【姚近复】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宜称「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在纪念孔子诞辰相关活动中多错称“周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倘若突兀更改反而带来混乱,没有必要。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眼下,应通权达变处理这个问题,采用通行的且使用范围较大的虚岁算法,统一称呼为“年”而不宜用“周年”。

【陈赟】经学的“返本”与“开新”

六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精神的表达和延续,在今天面对跨文化的处境,它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经学文本中辨识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作为秩序原理与文明根基的六经,必须在应对个体问题、中国问题、人类问题和世界问题上显现自己的活力。

【杨国荣】经学的历史形态与现代走向

今天在经学研究的领域,我们往往主要看到“公羊学”“谷梁学”,或“仪礼”“周礼”的考证,这些研究与经学的以往形式并没有实质的差异,现代经学显然难以停留于这一层面。在指向传统文献或经典的过程中,应从现代理论的层面加以探索,考察其多重义理以及在回应不同的时代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杨泽波】“性恶心善说”献疑——对荀子研究中一种新观点的检讨

“性恶心善说”是近年来针对荀子人性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诠释。这种诠释于“性恶”和“心善”两端似都有可商榷之处。以物质欲望本身的特点为恶,还是以物质欲望无限度发展的结果为恶,这是“性恶”需要讨论的问题;缺乏仁性的有力支撑,单靠智性的认知之心唱独角戏,能否保障心必然为善,这是“心善”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否有必要将《不苟》确定···

【吴凌杰】何以为宾:试论经学视域下“宾礼”概念的构建

经学中的“宾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概念,《周礼·大宗伯》只有“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种极为简略的定义,经过郑玄、熊安生、孔颖达等人的注疏,宾礼从诸侯朝天子泛化为天子、诸侯、卿、士等贵族之间的相见聘问礼,也指代不臣服于天子的特殊群体之礼。现今学界将“宾”“客”“宾礼”“客礼”视为具有清晰内涵与外延的稳定性概念···

【陈佩辉】“美德经济学”与“哥白尼革命”:陈焕章儒家经济学的性质与定位

陈焕章认为缺乏道德根基的放任主义只给强者带来利益,必致社会分裂和崩溃。为了阻止经济的去道德化,陈焕章认为社会经济秩序应该建立在道德和经济双重动机之上,并建构了以美德为中心的儒家经济学。

唐文明 著《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出版暨导论

本书聚焦沃格林的《秩序与历史》,尤其是《天下时代》,试图回答“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且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路的基础上,补充沃格林原有分析的不充分性,修正不正确性,进而回应中国文明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向西方文明进行深度学习,···

【段重阳】存在论、根据律与体用论的形而上学

在中国哲学中,物并未基于“相—是”得到把握,“用”成为中国哲学对物之同一的把握方式,从而也就是作为根据的物之“如何”。从“用”把握到的存在者之规定性,即物之“体”,而这种把握在指向物的同时,更指向了对存在者之整体及其根据的把握,因而通过体用论展开的对物之“如何”的追问表明自身为以“天德”或者“天理”为根据展开的形而上学体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