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瑊】《白虎通义》与东汉前期的经学整合

《白虎通义·礼乐篇》云:“太平乃制礼作乐。”汉代儒学始终把创立一套广泛意义上的礼制,以巩固王者“功成治定”,实现太平之后的政治秩序、维护大一统国家的长久统治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刘梦溪】《诗经》是尚古社会的壮丽史诗

《诗》是周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周初到晚周(少数到战国),五百年社会生活的整体世界尽在其中。

【高瑞杰】汉末经学变局:从《春秋》到“周礼”

两汉经学发展至郑玄,从此实现经学之一统,六经归礼,并以“周礼”为美备之说,渐使两汉四百年今文儒者对“制礼作乐”持矜慎态度之坚守得以瓦解,并以礼为纽带,以时空等疏通方式顺利解决了“五经异义”等群经扞格之问题。此后,六经皆礼逐渐走向六经皆史,从而为经学有效进入王朝礼仪实践、参与礼乐文明奠定了基础。

【丛文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结合方式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立足百年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话语转变、资源融创、精神引领的方式,实现二者在呈现形式、主体内容、价值立意上的结合,对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方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成伯清】荀子的预言

梁启超非常推崇严复,曾在信中称许其“中学西学,皆第一流人物”,唯一让人稍觉遗憾的,就是译笔太过古雅深奥,不够近俗,在传播上恐受影响。

【吴钩】宋神宗破坏了宋王朝的“共治”体制吗?

前些天在深圳做讲座,有一位读者朋友问我:“你说过宋仁宗是你最喜欢的宋朝君主,除了他,还有哪几位宋君是你喜欢的?”

【梁海燕】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

国家礼乐机关是“乐府”概念最早的指称,且该内涵直至清末仍然沿用。汉、唐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也是乐府建设与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在由汉至唐的发展与嬗变历程中,乐府艺术对于中华文化的沉淀与构成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其中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也值得我们关注。

【上官云】重阳节的小知识:为啥又叫菊花节?重阳糕长啥样?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登高节、菊花节等等,有晒秋、饮菊花酒等丰富多样的习俗。

【周勤勤】《左传》灾害书写中的生态学思想

中国文明史中有绵延数千年的“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存在智慧,这源于“我国灾害之多,罕有其匹”的历史。

【白宗让】《周易》题名中的整全性哲学意涵

关于《周易》一书题名中二字的含义,历代已有多种解释。本文在简要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整全性哲学”意涵。

【陈越光】是谁主持编辑了《梁漱溟全集》

1989年《梁漱溟全集》开始出版,1993年得以全部出齐。这是中国文化史、儒学史上的大事,其意义必将愈来愈受到重视。组织此项工作的,是民间学术机构中国文化书院;统筹、主持其事者,为时任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史学家庞朴先生。庞朴先生作为《梁漱溟全集》编辑、出版的主持者,对八卷、五百多万字···

【王彦霞】蘧伯玉与孔子的忘年交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蘧伯玉是什么人,能够与老子并列,受到孔子如此敬重?

【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下)

辽宋夏金政权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尊儒家的理念,在制度上共承了“中国之制”,由此凝聚了华夏认同,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共奉“中国”之号的道路。

【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上)

辽宋夏金时期,诸多政权在自称“中国”、宣称继承华夏正统的同时,逐步完成了对彼此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认同。

【许石林】李光耀先生被曲解误传的一句谦辞

李先生谦虚地说:来南洋闯荡创业的华人,基本上都是穷苦华人,无士大夫读书人之家移民,因此,新加坡用了英国人留下的法治,而没有发挥儒士大夫读书人的作用。

【朱利安·克罗克特】《失败颂》与讲故事:科斯提卡·布拉达坦访谈录

本文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法则”系列访谈的第一篇,该系列访谈专门探讨人类依据一整套不断变化的法则生活意味着什么。我们访谈的对象是那些提出生存法则的人或者深入思考生存法则并寻求扭曲或破坏它们的人。

【张继海】《周易·大象传》是一部君子修身教科书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传就是《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所谓“十翼”,相传是孔子作的。《象传》又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其中《大象传》是解释卦辞的,《小象传》是解释每卦爻辞的。《大象传》和《小象传》原本是独立成篇,后来为了阅读方便,被散入到每卦每爻之下,才呈现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

【王齐洲】“君子儒”的性格特质与为学进路

儒的起源甚早,前贤认识各有不同。而创立儒学,培养儒生,进而影响中国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方向,则肇始于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孔子私人办学,招生授徒,要求学生儒服委质,服膺儒教,“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孙晓光 娄婷婷】重师崇德 不异中华 ——中华文明对古代琉球王国的影响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崇礼尚信、厚往薄来的邦交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特征。琉球主动加入朝贡体系并与明清两朝保持500余年的友好往来正是历史的见证。

屈子书院讲坛第35期开讲: 张学智谈王阳明的《大学》诠释

10月14日上午,屈子书院讲坛第35期在汨罗屈子书院沅湘堂开讲。北京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张学智先生与线下线上41万多观众分享了《王阳明的<大学>诠释》。讲座由凤凰网湖南频道全程直播,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屈子书院执行院长王琦担任嘉宾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