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则是重建正统儒学,恢复经世能力。今之儒家哲学,西学也。其以西格中,从根本上解构了正统儒家的经世传统,解构了儒家士大夫精神。此即今天儒门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无所作为之根由。
假设北宋熙宁年间,有人提出一个“李佳琦之问”:“79文钱贵吗?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收入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那么王安石、司马光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几十年来两岸中华文化是此消彼长。中国台湾地区一度兴起了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但现在的中国大陆地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程度超过了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在台湾更多表现在百姓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样式上。在大陆则更多表现在朝野大力复兴与弘扬上。台湾去中国化,大陆是再中国化。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是中国文明繁盛、转型的时代,这意味着孔子自始即面对诸种文明形态,既有纵向的三代文明,也有横向的邦国文明。孔子的文明观即体现在如何看待和判定这些文明形态。
前日讲座,分享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听众对讲座中提到的大雁文化很感兴趣。
我们现在考察一个时代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平民生活水平,通常会采用人均GDP的数据。不过,如果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是古代呢?比如800年前的宋代。
《春秋》是史书、经书、政书、礼书、刑书、宪书云云,知之者夥矣。《春秋》之为“王书”,则须作必要的说明,而其要有三
孔子删定《尚书》,以“二帝三王”为典范。二帝即尧、舜,三王则是大禹、商汤和周文王。孔子把这五位君王的天下治理,视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峰,故称之为“圣王”。由圣王之道开创出来的治理秩序,则称之为“王道”秩序。
孟子最早提出“创业垂统”的说法。孟子说:“昔者大王居,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创业垂统的开国君主也被成为“创业之君”。。而“可继”就是“继体守文之君”(或“守文之君”)。此后“创业垂统”“创业”不断出现···
再有十来天,全国各地的文庙、儒学社团和书院,将要迎来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大事,那就是祭孔。最近几年,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勃勃生机。而祭孔活动,从一开始的不被了解,到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爱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并期待9月28日这个神圣···
宋神宗熙宁三年,有一个叫唐坰的大名府监当官,在“青苗法”备受攻击之时,向朝廷提了一个建议:“青苗不行,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竟然请诛韩琦,借此扫清变法路上的障碍。幸亏那是宋朝,如此极端的意见不可能为朝廷采纳,不过他刻意要表达出来的拥护变法的拳拳之心,显然已引起神宗与王安石的注意。
长久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而农业文明是保守的、安于现状、抗拒变革的。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保守的,是反对变革的。这些观点在今天也仍然被一些人所秉持着。
清代嘉庆《增修宜兴县志》详细记述了南宋时期朱熹写《常州宜兴县社仓记》这篇文章的经过:江苏宜兴县令高商老为解决本县的灾荒,设立了社仓。朱熹对社仓的设立、实际运行存有一些疑虑,但是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社仓确实在赈灾中突显出了其独特功用,最终深表赞许。当时,社仓的设立不仅在赈灾中有效调剂了灾民的粮谷,更为重要的是,···
又收到一则公众号读者的留言,针对王安石“青苗法”的贷款利率提出质问:“贷款是人人都喜欢的吗?半年利息2成,一年四成,这已达上引(饮)鸠止喝的地方(步),那(哪)有人人喜欢的道理,李定之言(变法派的李定称青苗钱贷款在东南很受欢迎),是不要(用)证明的慌言,还在为不知辱耻的李定辩污(诬)。请问,你愿意贷年息四成的货款···
近代学术思潮在今文学家复古的外衣之下,揭开了早期改良主义变法思想。今文经学从魏源到康有为,试图否定“毛序”,综合“三家诗”“诗纬”等资料另寻一个经世致用的道统。而古文经学家刘师培、章太炎等将传统学术“以经为纲”转变为“以经为史”,援史以证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古代经学知识体系。
《呻吟语》,明代末期语录体清言小品的优秀代表作品。“呻吟语”涉猎广泛,纵谈古今天下、身心家国、人情物理,体悟性强,反映出作者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以及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开启了明清之际救世启蒙先导。《呻吟语》作为一部明达体用之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被翻译成2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发行。
既然这个公号的名称叫“我们都爱宋朝”,那么就来说说我为什么比较推崇宋代,或者说宋代的文明成就有什么过人之处吧。“文明成就”这个概念有点宽泛,我们拆分成几个维度来说。
关于“什么是人类的美好生活”,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对此做出的回应是一项始于1938年的科学探索,迄今已达85年,更迭了三代人,包括最初的724名参与者与他们的1300多名后代。它如今还在继续发展壮大,成为有史以来对人类生活进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深入性纵向研究,也成为心理学史上最长的一项努力揭示美好生活与人类幸福的伟大作品。
《箴膏肓》:“何休曰:‘古制,諸侯幼弱,天子命賢大夫輔相為政,無攝代之義。昔周公居攝,死不記崩。今隠公生稱侯,死稱薨,何因得為攝者?且公羊以為諸侯無攝。’箴曰:‘周公歸政,就臣位乃死,何得記崩?隠公見死於君位,不稱薨云何?且《公羊》宋穆公云:吾立乎此,攝也。以此言之,何得非左氏?’”
数千年来,人类文明之丕变于当今之世为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是“陌生人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则是“虚拟人社会”。这个新型的陌生而又虚拟的世界,与传统的熟悉而又现实的世界,有着重大区别乃至是天壤之别,而此前种种习以为常、视为当然的传统道德伦理规范正在逐渐变得失力失效,从而不可避免地将人心人性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