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敌】陈寅恪与弟子的学术交往

对于陈寅恪和弟子的关系,此前研究大都集中在陈寅恪如何指导学生以及学生后来是否背叛老师方面,具体人物则以对蒋天枢、刘节、汪篯、金应熙、周一良等人研究较多。故此处仅论述较少被关注的朱延丰、姚薇元两位,他们入清华后即拜入陈寅恪门下,和陈寅恪关系一直较为密切。

【朱承】天下归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公共性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指向。“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也是其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在“仁”的原则主导下,为政者以德性与德行谨慎地运用公共权力并为公众谋取福利,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恪守“礼”的准则,并将其具体到各种生活场景中,以之交往朋友、居处乡里和参与政治。

【孔德立】孟子论为政者的仁爱与责任

人们通常理解的性善论,是说每个人都有善性,或者说人具有成为好人的潜质。这种从道德范畴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不能算错,但孟子的性善论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就《孟子》文本来说,善的最终考量标准要落到为政者是否尽到了“民之父母”的责任之上。

【李文娟】宋代乡约乡礼

《吕氏乡约》与朱熹《损益吕氏乡约》《乡礼》建构了一套礼仪化的乡民互助互动模式,成为宋代乃至明清乡约乡礼、家训家规的范本。宋代乡约乡礼蕴含着“里仁之美”的儒者精神,将儒家仁义礼乐推向乡里民间,是宋儒践行齐家治国理念的新探索。对宋代乡约乡礼的考察,是研究宋代儒学的一个必要维度。

【陈延斌 王伟】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

冠礼是中华礼仪的滥觞。《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民国时期出版的《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出版,为中国未来而读——2020阅读行动论坛在京···

“为中国未来而读——2020阅读行动论坛”日前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举行。本次论坛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商务印书馆、中国教育报主办,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协办。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张圣华在论坛上致辞。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余桂林主持。

以“生道”为主题,钦明书院庚子理学班网络会讲成功举办

理学班第五期会讲已于庚子年七月初三至初八(西历2020年8月21日至26日)在网络平台“腾讯会议”上举行。本期会讲主题为“生道”,围绕此主题,共有六位主讲发表报告并导读了相关文献,兹述其要。

【赵金刚】“父子相敬”与“父子相亲” ——“哪吒”背后的古今人伦

《封神演义》更强调“父子相敬”,并由之与古典政治相联通;《哪吒闹海》则突出“师”的地位,注重“师”对青年的引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反映出当代家庭伦理的基本样态,更强调亲子之间的“亲”,追求纯粹的“爱”,“敬”则从家庭关系中隐去。

【唐元平】學習論語五法

《論語》應該成為當代國人首部必讀經典。本文結合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提煉出研修《論語》的五種方法,即讀背抄解行。學者可以從任何一法入,但最核心的是行,最能顯現和印證經典力量的還是行。

【陈景良】探赜索隐,尽显中华法理之妙——读黄源盛著《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黄源盛先生著《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的主题,正是“传统源自经典,经典彰显法理”。该书用细腻的笔触、缜密的运思、典雅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法理不同于以往认知的另一面向,即以法作为客观标准,画一社会行为、追求公平正义。这背后,则是中华法理之治道、法意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乐爱国】论朱熹“利者,人情之所欲”的内涵——兼与胡安国“利者,人欲之私”之比较

朱熹多讲义与利的相互联系,继承程颐讲“君子未尝不欲利”、“仁义未尝不利”,讲“利不是不好”,不仅没有完全否定利,而且包含了对于利的一定程度的肯定。遗憾的是,朱熹门人后学将朱熹所言与胡安国所言“义者,天理之公;利者,人欲之私”相混淆,强调义与利的相互对立,实际上误读了朱熹的思想,掩盖了其中对于利的肯定。

【张新国】陆九渊心学的体用论

统观陆王心学的体系,在体用思想上,应当说都是体用兼举的,两个体用论的具体意义也是有差别的。陆九渊以好善恶恶、好仁恶不仁即传统儒家的“好恶”观念来诠释“心之用”的思想,对后来王阳明用良知之“是非”即先验性的道德判断来推进儒家“好恶”思想,进而建构其即体即用的心学学说有直接影响。

【龚晓康】“恶”之缘起、明觉与去除——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的考察

“四句教”对于“恶”之问题有着完整而清晰的阐明:心体无恶,表明“恶”为非本体性的存在;意动有恶,表明“恶”具有因缘和合的性质;良知知恶,表明“恶”能为主体所明觉;格物去恶,表明“恶”能为工夫所破除。其间涉及道德本体之确立、伦理责任之承担、自由意志之可能、道德行为之价值等问题。由此,王阳明不但构建起了融本体与工夫为一贯的修···

【赵婷】明清山东地方志中孟母教子故事的传承与弘扬

作为现存地方文献的大宗,明清山东地方志中多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明清地方志记载了孟母教子的系列故事,还记载了古代皇帝对孟母的追谥,以及文人墨客对孟母的赞颂,民间女性对孟母教子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到,明清时代孟母教子故事在官府、文人墨客、民间等社会阶层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弘扬。

【陈来】《大学》的作者、文本争论与思想诠释

从今天来看,《大学》陈述的思想里面,应该最被突出的是它所讲的以忠恕为中心的儒家伦理。《大学》的明德思想和“明明德”的说法是我们今天强调提倡明德论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我们今天要更好的结合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对明德的论述,进一步阐述阐扬《大学》里面的明德说法,让它为我们今天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范旭艳】从三教交涉视角论刘沅的“气”学结构

单一的理学,甚至儒学的视角,都不能把握刘沅思想的全貌,从理学发展的角度对刘沅思想作出的评价亦非公允。刘沅思想中有丰富的道教、佛教内容,从三教交涉的视角方可对此作出准确的定位与评价。本文从“气”学结构上,可看出刘沅和会三教,佛教、道教思想资源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从中,可略窥蜀地玄而不虚的学风。

安徽师大文学院“青春孝行”支教成员体会:线上教师初养成,教学甘甜入心脾

十年之约渐过半,山水相隔守初心。在这个特殊的暑假,我很荣幸能够成为“青春孝行”团队中的一员,以一名支教老师的身份连线远在阜阳三合镇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相聚云端,线上教学。

【张文江】试论中华文明的基础——从《周易·系辞下》第二章说起

第四纪更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塑造了中国大陆这块区域的地形特征,与欧亚大陆的其他区域(比如印度)就不同,与隔洋相对的美洲大陆也不同。这样特殊的地形地貌,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以及它和周边区域的关系,有深的影响。

【褚叶儿】郑玄的六天说与阴阳五行

在《礼记》中,《月令》一篇经常被认为是阴阳书,出自阴阳家之手,这主要是因为《月令》一篇以阴阳五行作为其叙述的架构。作为先秦的一种公共思想资源,有阴阳五行思想不一定就是出自阴阳家之手,所以《月令》的作者问题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月令》确实是《礼记》四十九篇当中阴阳五行思想最浓厚的一篇。因此,本···

北师大辅仁国学讲座经学与哲学系列之“论关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在线举办,林乐昌教···

2020年8月24日19:00—21: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辅仁国学讲座经学与哲学系列之“论关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以‘关学’概念与关学源流的再考察为中心”讲座在线顺利举办。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田智忠副教授主持,有幸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林乐昌教授担任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