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在当今世界也已是“中国特色”之一,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浪费公共资源,各级干部不堪重负,民众深恶痛绝,给执政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举国上下齐声呼吁必须铲除的“毒瘤”。纵观古今横比中外,形式主义并非难以彻底根治的“顽疾”,但因积弊太深,需要猛药去疴,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西周鲁侯世系为:伯禽、考公、炀公、幽公、魏公、厉公、献公、真公等。伯禽之下,代代皆有谥号,独伯禽无谥号,只称“鲁公”。而“鲁公”之称,似无严格的区别意义,李衡眉即认为“鲁公”亦可指周公或其他曾做过鲁侯的人(《孰为鲁公?周公旦抑或是其子伯禽?》,《齐鲁学刊》2001年第3期)。朱凤瀚则提出“‘鲁公’当是···
孟书以人有天赋仁义等而本有伦德以言性善,荀书以人有天生情欲等而多生争乱以言性恶(开篇实本是驳孟以论性不善而已),白纸黑字,板上桩钉!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辨]知[智]”,性质即性材即材性,材性有美恶,即使材性美良,即使心辨[心识]智明……该处完整全句意思是:即使材性良好、心识上乘,得交接正面的贤良而靡积进步,反之交接不贤良而靡积退步堕落。
监控的崛起更多地反映了东西方已经碎片化的社会的需要,也表达了这些社会认为的重要成就:让所有成员不断进步的前景。人类解放的启蒙工程摧毁了传统社会结构,却没有创造出任何功能性的社会结构后继者。无处不在的监控作为社会混乱的技术性权宜之计就成为后启蒙世界已经摧毁的社区的代用品。
古代中国哲学“天下”能提供全球化未来的愿景吗?本文从赵汀阳的一篇短文开始,随后是德布雷的回应。
唐宋之际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儒家忠德在这个时期受到巨大的冲击、挑战、刺激和颠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鼎盛的佛教对儒家忠德的挑战,泛滥的道教对儒家忠德的冲击,繁荣的商品经济对儒家忠德的刺激,膨胀的私欲对儒家忠德的颠覆。这些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尽己之忠”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赖香根兄的诗将结集出版,承蒙抬爱,嘱我为序,敢不从命。
2020年7月12日晚,由四川大学儒家哲学方向主办的“云切磋班”举办了首期线上讲座,邀请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陈壁生教授作为主讲,主题为“文明史与解经学:经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中国式的立言方式--“述而不作”,重在学术、思想、文化之生命整体性和生生的连续性。也许,这是重振儒学和中华文明,使其成为当代性的活的文化精神的一种可能之途径。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自上博竹书《性情论》(即郭店简《性自命出》篇)整理、出版后,《孟子》此章应当如何训解的问题被再度激活,学界陆续发表了十多篇相关文章。不过,在笔者看来,当前的研究不但未使旧的争讼平息,反倒平添了新的争端。
作为朱熹型塑程朱理学的重要文本,《论孟精义》全面系统地完成了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呈现于文本、语言、身体、仁义、存养、辩学诸方面。程朱理学以《四书》彻底促成了经典系统的开放与扩大,完成了理学的释经作品的正典化,为整个理学奠定了文本基础。
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有一座挺拔秀丽的鹅湖山,古朴庄严的鹅湖书院便坐落于这鹅湖山下。和白鹿洞、岳麓、嵩阳等著名书院一样,鹅湖书院也是以地点来命名的。不同的是,鹅湖书院的创建,源于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学术辩论会——鹅湖之会,从而让鹅湖书院四海闻名。
本文主旨有三个:第一,从历史文字学来论证荀子性恶论中“恶”的各种用法,並在这个基础之上重新分析“性恶”的“恶”字应指“静态厌恶”,而不是“动态作恶”的涵义;第二,分析性恶论在荀子儒学礼法系统中与他的“群居和一”社会论的逻辑关系。第三,荀子发展孔子礼法思想的重要性在清代随着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而得到承认并推广,通过对戴震与凌···
本书上编探究了传统文化继承的理论、逻辑与方法等问题;下编选取礼乐仪式、人格修养、孝道伦理、女德伦理、祖先祭祀五个维度,具体探讨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现实可能性。通过两种视角的转移,将文化继承问题从宏观层面的理论维度延伸到操作层面的实践维度,逐步将文化继承从抽象领域还原到日常生活,为我们进一步思考文化继承问题打开···
朱子所处的南宋时代礼制废弛已久,民间佛道盛行,儒家祭祀礼仪难以推行。朱子折中损益诸家观点,打破家庙的身份限制,将祭祖场所定名为“祠堂”,并以《司马氏书仪》为蓝本,综合已有的祭祀场所形制,于《家礼》之中首创祠堂制度。《家礼》祠堂制度的核心为“祭及高祖”与“同室异龛”。
在向弟子传道授业的同时,朱熹也十分重视将读书治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朱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朱子语类》中收录有《读书法》《总论为学之方》等篇目。“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朱熹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金针度人,嘉惠后学。研读朱熹有关读书的论述,其读书心法可总结为“四心”。
经籍笺注内蕴的史学价值也明显呈现出今古文融通的学术特点:一方面,郑玄基于古文经学的学术立场注重名物训诂和史实考辨,其经籍笺注保存了大量史料,为考察上古三代历史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他的经籍笺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他对天命王权的宣扬、古史系统的构建,以及礼治思想的阐发,都力求融合令古文经说以解释历史的发展。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共同的文化根基造就了相似的人文脉络,朱子学等儒家学派在朝鲜半岛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朝鲜半岛的学者们对其作出了许多不同深度和广度的阐释。在李氏朝鲜时期,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始终居于思想统治地位。在现代朝鲜半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仍能看到儒家礼仪的影响。从历史视角梳理···
王国维曾过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他所说的“国初”,即明末清初时代,确实产生了一系列大思想家,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此外如主张实学,被誉为“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的颜元(号习斋,1635年—1704年)等人,也在东亚大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