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昌】张载心学论纲

张载的心学有其独特性,与后来陆象山、王阳明以“心”为本体的心学有所不同。时下张载心学研究论域存在以下不足:对“心-物”关系这一张载心学的基本问题缺乏自觉,对张载“心-物”关系形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其“心-物”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忽略。

【安靖如】儒家公共理性可依赖于公民宗教?

根据金圣文的观点,儒家公共理性这一概念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有助于表述现代儒家文化圈(如韩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又可以起到理论规范的作用,从而指导儒家文化圈国家发挥更好的社会与政治功能。金圣文对儒学公共理性的论述过于薄弱、抽象,与韩国文化之根所表现出的价值与实践背离太远。因此,他需要更明晰地阐述其理论并纳···

甄洪永 著《明初经学思想研究》出版

明代经学上承宋代理学,下启清代朴学,在学术史上虽有“积衰”之讥,却自有其特色。本书以明初经学为研究对象,以朱元璋征召刘基、章溢、叶琛的1358年为上限,以靖难之役的1402年为下限。全书7章,在全面关照明代经学研究发展脉络和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以浙江、江西、徽州及江苏、福建籍学者的经学思想与主张,探讨了洪武政治与经学的关···

钦明书院庚子(2020年)秋招生简章

钦明书院为民间公益组织,建院于四川成都,现面向社会开放招生。

第十三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始业式在厦门朱子书院举行

2020年7月11日,厦门(同安)第五届国际朱子文化节暨第十三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始业式活动在厦门朱子书院隆重举行。

【吴钩】暴雨时节,且来了解宋朝的城市排水系统

作家龙应台说过一句后来被广为引用的话:“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

南强哲学论坛第178期线上举办,田智忠主讲《当“道体”遭遇“理本” ——论朱子“道体论”···

2020年7月2日19:00—21:30,南强哲学论坛第178期暨朱子学与中国哲学系列讲座第26讲在腾讯会议以线上方式进行。本次讲座的题目为《当“道体”遭遇“理本”——论朱子“道体论”的困境及其消解》,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田智忠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厦门大学哲学系谢晓东教授担任主持人,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副教授担任评论人。厦门大学相关专业师···

【姚约之】与朱熹并列“百世大儒”的陆九渊,为什么沉寂至今

朱、陆二人明里为“无极”、“太极”之辩,暗里是道学和心学之争。两人书信往来争论,互不相让,单纯的学术争论逐渐上升到道学、心学两家学派之间的对立,两家门徒由此相互攻讦。朱、陆二人生前尚可以凭借自身威望镇压文人相轻的陋习,但死后各自学生为维护老师,由此朱子学开始打压陆氏心学,心学逐渐式微。

【多洛肯 张俊娅】董子“繁露”探微

西汉春秋公羊学博士董仲舒有《春秋繁露》一书存世,是他阐释《春秋》的著述,因此《春秋繁露》中“春秋”二字大家都能明白;“繁露”二字,笔者认为就是指《春秋》繁多滋润,因为《春秋》义理繁茂,而这些义理就是滋润养长天下万民的。但历代以来,对于“繁露”二字取名之意有较多说法。

【林安梧】敬悼華教前輩陸庭諭老先生

敬悼 華教前輩 陸庭諭老先生

【欧阳珊】凝聚与分裂:亲属称谓的跨文化可译度

所有人类文化都有一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差异,对这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差异进行归纳和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人们习惯用文化来解释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问题,为了生存,为了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平衡。

【官正艳】严复对密尔自由论的误读与重构

密尔自由思想没有群己自由之分,他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即个性的多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创力,所以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

【陆保良】儒家德性哲学与当代儒学

鉴于反传统主义与儒家原教旨主义之间的尖锐对立,儒学如何在场成为儒学复兴的首要问题。近代以来,制度儒学解体,心性儒学兴起。但心性儒学影响有限并因道德中心主义,难以容纳民主、科学等而倍受诟病。

【俞荣根】古代中国的“礼法”与“礼法之治”

追溯古代社会的“礼治之治”,并非发思古之幽情,“维新”的前提还是得追寻“旧邦”固有法文化之“自我”,破译中华法系和古代中国“礼法之治”历四千年不衰的遗传密码,撷取其中之治国理政智慧,开出“礼法之治”新境界。

【宋立林】性情·品位·人格 ——作为生命教育的当代国学教育

人类之所以需要教育、读书,便是因为它们能给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思想。人类文化系统大体可分科学与人文两部分。科学面对自然与社会,研究真知,提供知识和方案。人文面对超自然与生命,探究美善,提供意义和智慧。

【史哲文】从“君子讷言”到“君子必辩”

“君子”无疑是先秦各家争鸣议题中极为重要却又众说纷纭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儒家最为强调君子的内涵价值,《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提到“君子”一词多达上百处。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儒家话语体系中,对君子内涵的认知却出现了“君子讷言”与“君子必辩”这两种似乎截然相悖的观点。

【刘余莉】“好学近乎知”的丰富内涵

“好学近乎知”出自《中庸》,在《孔子家语》中写作“好学近于智”,突出了好学的重要性。《学记》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也曾感慨:“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纵观历史,凡是学有成就的智者圣贤都非他人所强迫,而是依靠自主自愿的好学精神。

【杨柳岸】人禽之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以孟子、朱子和船山为中心

人禽之辨体现出人对自身存在之优越的肯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借助这一意识,将人类生活中一些方面的属性特征强调出来,赋予其价值性。孟子结合人禽问题与人性观念,发明了人的独特性

【潘黎勇】论蔡元培美学的“万物一体”精神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蔡元培的美学叙事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尤其他对传统资源的化用方式及由之转化而来的理论形态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话语范式之一。

【张维】宋代儒道“小同大异”论——以苏辙和范应元解老思想为视角

宋代“三教合一”思潮盛行,苏辙和范应元立足于自家立场,都积极倡导一种儒道“大同小异”论,将其贯穿在心性理论的建构中。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