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人虽有前后承继关系,却更突出地体现了不同背景下的三种解读方式。赵岐代表了经学思潮下的伦理解读,朱熹代表了理学思潮下的哲学思考,伊藤仁斋代表了异域文化视野下的政治教化期待。这三种解读方式反映了儒学在历史中的变化,也反映了其在不同背景下的价值取向。
有关宋明新儒学的历史,向来有“理学”、“心学”、“气学”三分构架的类型学设定。然而若深入理学或心学的理论构造内部,却可发现它们对“气”的问题或有重要的正面论述和理论创见,或者往往作为一种思想“背景”或理论“陪衬”,隐伏在新儒学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非“气学家”的专利。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否定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阳明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定性,认为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有其本身的独特义域,与主观唯心主义实有本质不同;2.强调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实际指向人的类本质共性,是必然具有“公共性”的
关于中国的近代化,居然存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开端,分别为“宋代近世”论者提出的两宋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论者提出的晚明,“冲击—回应”论者提出的晚清。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国家的近代化,怎么可能有三个不同的时间开端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在前代流传的大量诗文中,精选删编而成。关于孔子删编诗歌,《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从秦汉开始,有两件事情伴随着整个传统社会,即在政治上实行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一家一户成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宋儒道统论的思想渊源在先秦儒学。孔子为了传承三代先王之道,通过整理、传记六经,建构了从伏羲、尧、舜到周公的传道脉络。孔子及早期儒家建构的儒家之道,主要是通过为六经作传、记、序来表达的。溯源先秦儒家的传记之学,其道统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先王之道的核心价值、追溯先王之道的人物谱系、整理先王之道的文献典籍。
就生态保护而言,制度、法律的保障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也只是手段,如果没有对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的真正反省,在生态问题上人类不能真正返归“人道之正”,那么,制度、立法层面的保障最终能否起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仍然值得疑问。
东坡对儒家仁爱精神的贯彻发扬,真可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者必勇,真正服膺仁爱思想的人必然会奋不顾身地付诸实践,东坡就是以这种精神从事当时的公共卫生,他堪称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先驱者。
泰州学派的思想,包括对个体意愿的重视和关切,以及其中展现的对人的自由的向往,对人的创造性的肯定,更广义上对平民化的追求以及其中蕴含的平等意识,等等,依然呈现多方面的意义,这些观念在经过转换之后,可以成为建构当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诗经》作为经典,产生于“人文化成”时期,建构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品格。本书以专题形式串讲、细讲《诗经》,站在古老文明何以生发的高度,再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华夏礼乐文明的泱泱大美。关注普通人的心灵与命运,细致描摹女性婚恋心理,深具现实精神与人道精神。全书彩印,随文配有42幅今人手绘彩图,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令阅···
今天(2月19日)是邓小平的忌日。看到朋友圈发了许多纪念他的文章,标题最突出、也是最多为人所引用的,是说他主张“不折腾”。
由于古文经学立为学官的主要推手是刘歆和王莽,而王莽新朝短命而亡,刘歆为新朝国师,今文经学家遂指称他们伪造经典,居心不良。尽管《毛诗》、《左传》、《周官》后来得到广泛流传,而《古文尚书》、《乐经》却若存若亡,引起巨大争议。综合考察刘歆和王莽奏立古文经学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动机,结合传世文献,可以确证他们都没有作伪,···
与孟子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别,荀子侧重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注重阐发范导现实人性的一面,主张通过心的辨察与具体的礼制法度行为来实现善。从统合孟荀来发展儒学的视角来看,在心论议题上,应当重点突出孟子心论的仁性特质和荀子心论的智性特质,而康德对自由与道德法则关系的诠释可为统合孟荀提供方法论启示。
中国人历来都有家国情怀,重视家庭建设。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元,家庭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家学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必须加以传承发展。
孔子也会现身美国人谈论国际事务的各种场合。在早期美国的外交视野中,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相互体恤和对等交流等原则被视为国家之间应该遵循的交往准则。
《诗经》离我们远吗?
我们几乎都知道《诗经》,即便没读过,也总知道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