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终结后,中国思想将引领全球价值重建,从个人主义转向亲亲仁民,从厘定权利转向行仁履义。当然,中国将坚持“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古训,从而开启一个思想、宗教多元并存的时代。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则属于从“践形”系统出发对于程朱建立在认知基础上之“践行”系统的一种根本性扭转。这一扭转,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认知程序,却由此凸显了道德理性与认知理性的深层分歧及其不同的人生作用。
感通是中国哲学中用以表示“事物”(人、物、理、事等)发生某种勾连活动及其呈现状态的观念。感通论贯穿于儒家哲学主线之中,儒家心性论的主流思路揭明了感通之于心性开显的意义,即感通是心性本体的自身开显机制,却遮蔽了更加本源性的感通领悟。
中国人自己的传统在近现代的历史上就被屡屡改变,对于这种不适应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西方社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代表,而所有非西方世界无非是迈向现代社会。这样的说法,虽然大家现在普遍认为是政治不正确的,但在现实世界中,多多少少还留有这样的思想痕迹。当中国哲学开始“进入”时,实际上,就会对他们的传统规范造成某种冲···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研味词章,品评文学;二、以诗解《诗》,逆求性情;三、发明比兴,绎求诗志等特点。综言之,《诗志》既能涵咏于《诗》之章法、句法、字法间,会其语妙,着其声情,同时,又能不以辞害志,深悉寄托兴发之法,会通古今,绎求诗人言外之微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戏曲贵在依情而就通俗,更应该道不远人,所以说,有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很可能因为天性朴素,不失本份而获得妙谛。
佛门寺院,本应远离红尘;佛家弟子,亦当六根清净。不过在宋代,寺院与寺僧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世俗化,比如僧人可成家立业,在京师,“大相寺僧有妻,曰‘梵嫂’”;在广州,“僧有室家者,谓之‘火宅僧’”。岭南寺僧娶妻的现象尤其普遍,据宋人记述,“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即经商),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例有室家,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建构在全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基础和价值信念基石之上。“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不可低估。
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不时有瘟疫肆虐,人类与瘟疫病毒的较量从未停息,或将继续。医学“妙术”固然是战胜病毒之利器,而百姓“仁心”尤不可缺席。愿疫情中的普罗大众,依于仁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愿芸芸众生,居安思危,凝心聚力,守望相助。
本文从“文化政治”的视角描述、分析和评价朱子心性论和道统论的形成过程、逻辑关系和文化意义,认为朱子心性论是其道统论的理论内涵,道统论则是其心性论的功能目的。由于在作成人才、变化风俗方面的作用,朱子的努力巩固了儒学作为中华文明之精神结构的地位,甚至形塑了东亚儒教文化圈,但是,也存在诸多重要理论问题有待我们今天解决。
国族认同问题不仅是现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问题,也是许多国族都存在的问题。儒家礼教传统其实存在着一个一般性的关于国家“建构—认同”的基本结构。只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儒家礼教传统内涵的错位认识,使得这个结构一直隐而不显。澄清儒家礼教的基本结构,并在现代性的基础之上重建儒家礼教,或许能为解决全球性国族认同问题提···
传统儒家从未停止对事物根源与本质的探索。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始”之字义常常兼具逻辑上的原初性与价值上的根本性。始祖作为生民存续之始和人道的开端,其形象隐含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关联着儒家思想与制度的核心。本文分别从感生之祖、始封之祖、生民之祖三种形态出发,追溯始祖形象的特点,并试图通过这一讨论来理解儒家家···
疫中杂记
疫中杂记
研究历史的安慰之一是,无论局面变得多么糟糕,你总能找到历史上的某个时刻与现在一样糟糕,甚至比这个时刻更糟糕得多。
张立文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有着杰出成就,是该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张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起步于宋明理学研究,其《朱熹思想研究》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朱熹思想的专著,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本书分析了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结合作者多年来对东亚秩序及中美、中日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提出了中国对国际格局和中国角色的理论和主张。
过去两个月,我一直在亚洲旅游,从巴基斯坦到菲律宾,中间曾在印度、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短暂停留。这几个月正好是新冠病毒疫情迅速扩展的时期,从我们日常新闻中微弱的回声快速成长为我们人生最重大的事件,疫情已经成为谷歌趋势历史上最大的故事。
我自己组建的微信群,从不申明群规,群规由群管理员掌握:只发传统文化、礼俗和读书类的内容,不发别的,尤其不准谈政治、发广告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经发现,踢出,用不再入群。
天生人成与礼术合一构成了荀子养生思想的两大支柱。其中,天生人成是荀子养生之道的基石,指向了其养生的丰富层面——身、心、性、情、欲。礼术合一是荀子养生之道的具体下贯与落实,指向了养生的具体理论。具体言之,礼术合一包含了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礼以制欲的中和养生之道以及中和以养气、床笫之私有度、莫善于诚、虚壹而静等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