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卡】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国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国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郭齐勇】我们畏惧无所畏惧者——在新冠疫情中对科学主义的检讨

科技发展应有限度,高科技应受到制约,应当受制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天地万物一体”,这应是制约的总纲。除了道德层面、法律层面外,包括科技人在内的现代人还应有信仰。无信仰则无敬畏之心,我们对无所畏惧者深怀畏惧之心。

【吴钩】哪个皇帝最讨厌王安石?

朱元璋与乾隆,一明一清,一个是老大粗,一个是装逼犯,但如果将他俩拉入票圈,他们一定会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一定有很多共同话题。比如,他们可以大谈羞辱士大夫的心得体会,交流炮制文字狱的经验。再比如,他们可以相互倾诉对北宋王安石的厌恶。

【邓辉 龙泽黯】君子必慎其“独”——论王船山的“人之独”

王船山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总结者,其思想有一个特别之处,即提出了所谓“人之独”的观念,从人物之别、人禽之异、天人之辨等方面凸显了人之于天地万物的特殊意义,进而在继承周敦颐“立人极”和庄子“相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依人建极”而“相天造命”的“人之独”论。

萧琪 著《父母等恩:<孝慈录>与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实践》出版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陈壁生】展现宏阔的汉代经学图景——读程元敏先生《汉经学史》

在中国经学史上,汉代是最为独特,也最为重要的时期。就经学本身而言,汉代经学长久地塑造了中国经学的基本形态,自两晋至隋唐的义疏之学,以及有清一代的复兴汉学,皆围绕着汉代经学开展进行。就经学教化而言,自汉世立经学博士,确立经学在政教中的基本价值,奠定了中国文明的价值根基。因此,对汉代经学的理解,关系着对整个经学史···

【傅锡洪】王阳明“四句教”解义及辩证

与后世质疑和批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阳明自身坚信“四句教”是既具普遍性且无弊的工夫指点语。四句教包含四无和四有两条为学进路;无善无恶的含义包含好善恶恶,并以其为根本。这两点分别保证了四句教的普遍性和无弊性。后世往往忽视这两点,质疑和批评也就由此而起。

【张昭炜】扬雄“太玄”释义

太玄不断吸积、本能实现充塞,以“罔直蒙酋冥”的序列螺旋运动,呈现“环四中五”的特征,并贯通于道德修养工夫:“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扬雄构建出文王、孔子、颜回的道统谱系,以默识道德形上本体为道德修养工夫论旨趣,对于宋明理学有启沃之功。

【虞崇胜 何路社】从新冠疫情反思言论管制与言论自由

总是以为人民群众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害群之马甚至不法之徒,会利用言论自由破坏社会稳定,因此须严加管控。而幻想一种纯而又纯的理想社会舆论局面,害怕承受社会舆论压力。但与此同时,就也必然会压制和损失了许多健康有益有创造性的意见建议。这次的悲剧便是这样酿成的。

【许石林】建议全国各地搞一个泼妇刁民新增人数每日更新表格、地图

建议全国各地搞一个泼妇刁民新增人数每日更新表格、地图

【许石林】不劳而获的“幸民”,最希望天下有灾难

宋朝包拯说:“正人结舌,忠直息心,不敢出言是非,明示劝诫。此最为国之大患。”

【康震】王安石 :这个宰相不寻常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公生廉,廉生威。以天下公正公平为原则,这样的人自然就会廉洁自律,一个廉洁自律的人自然能够令百姓信服,自然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权威。王安石就是这样的人。

台湾孔氏宗亲新春祭祖试新礼,宗主致辞愿疫情早息病者速愈

2020年2月16日(农历庚子年正月二十三日),孔子第79代嫡长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氏宗主孔垂长率台湾孔氏宗亲代表近百人,在台北孔庙大成殿举行新春祭祖和团拜活动。孔垂长在团拜致辞中表示,向在大陆各省、乃至于海外各地受到疫情影响下的所有孔氏宗亲们,献上一份最虔诚的祝福,并愿疫情早日平息,病者速愈。

【陈鹏】先秦儒家孝理念的情感根据、价值困境与现实出路

孔子将血缘亲情追溯为孝理念的价值根源,孝亲本质上可视为个人自觉自愿安顿内心的情感之事。另外,先秦儒家对个体性之“亲亲”如何推导出群体性之“仁爱”进行了价值层面与逻辑层面的论证,即以孝本位为价值前提,通过角色比附的善推形式完成从孝到仁的过渡,而其中不免存在个体性真实感受被忽视的倾向。

【李祥俊】儒学内在超越的信念基础与现实意义辨析

内在超越是现代新儒学面对中西、古今之变提出的关于儒学宗教性、超越性思想的重要概念,它认为天道既是超越的、绝对的存在,同时又内在于人性之中,从而不同于西方宗教、哲学的外在超越论。

【刘根勤】人生最大的悲哀是鸡同鸭讲

佛家有“七苦”之说,其中一样是“怨憎会”,看不顺眼的人遇到了,心里添堵。中国人怎么说?这是“冤家路窄”。

【刘长焕】无边风月要酬答——关于中国诗词,有人这样回应日本友人

庚子初,起于武汉之新冠病毒肆虐我华夏,日本国政府及民间均对我捐赠大量物质,并附上“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多歧路,长情在”等暖心赠言,一度引起国内关于“风雨同天”PK“武汉加油”之争论,今集句五首以酬答日本并所有对华援助之国际友人!

【江东瑜】日人的唐风宋韵:中华古典被视为本国传统、纳入学校教育

日本的国语教育分成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两个主要部分,在古典文学的部分,汉文篇占了约一半的比例,内容就取材自中国古代经典,包括《战国策》《史记》《论语》《庄子》,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苏轼等名家诗词,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可见古典中国文学的分量。选材一般都比较精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佳作均有入选。

【郭沂】“修道”“尽性”以“成人”——儒家的人生智慧

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世界尤其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的个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然而,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的迷茫、错乱乃至崩溃。如何寻回人生的意义,将现代人从精神沉沦中解救出来呢?我以为儒家的人生智慧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