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伦】由范仲淹为官广德想到的

“无壁巨屋曰广”“七曜行运曰德”。我的家乡“广德”,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由安徽省直辖”。

【刘长焕】《大国酱香酒赋》(集前贤句)

余寓于京华有年矣,常答远客之问学于舍下。间有饮者喟然叹息佳酿之不可常沽,而竟怅然不知黔中乃酿造酱香之大国矣。

【张崑将】东亚阳明学与维新革命

阳明学在近代中、日、韩带有维新革命色彩,往往触及上述阳明“致良知”本是具有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的精神,但在近代东亚却成为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而为国家或政治服务。不过,如果我们追溯阳明学一开始的发展,就不难发现,不论是阳明弟子的推展阳明学或官方的压抑阳明学,在政坛里早已锣鼓喧天,它从来就不只是学术问题···

【黄铭】略论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旁尊降与余尊厌

旁尊降和余尊厌是丧服制度中的两种降服,然而两者的制服原则并不十分明确,且在适用上多有纠葛。本文旨在探明旁尊降和余尊厌的性质,相互间适用的规则,以及各自适用的亲属范围。

印尼邦加省孔教总会新一届理事就职典礼举行,省长任顾问并主持

印尼邦加勿里洞省孔教总会于2019年11月2日在邦加首府槟港市忠义堂成功举行2019-2022年届理事就职典礼。出席就职典礼的有邦加勿里洞省长鲁斯曼(Erzaldi Rosman)、槟港市市长莫伦(Maulan Akil)、印尼国会议员Bambang Pati Jaya、省国会议员Agung Setiawan和碧云等贵宾。印尼孔教最高理事会总主席陈清明和常务主席Budi Sunarto也从雅加···

【陈芝、周建华】凯旋之后的王阳明

自秦刻石颂德以降,历代兴师扬威之人在胜利之后,往往勒石立碑,昭铭其功。东汉窦宪勒石燕然,是中护军班固作《封燕然山铭》,纪汉威德。唐宪宗时,李愬雪夜入蔡州,有行军司马韩愈濡染大笔,作《平淮西碑》。明代王阳明巡抚南赣、江西期间,平“山贼”,平宸濠之乱,凯旋之后,也伐石立碑,以纪其事。后人通常称这些碑碣和摩崖石刻为“···

【东方朔】荀子的政治正当性理论——以权力来源为中心

有关荀子“政治正当性”的主张,已经有许多有益的探讨。站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治正当性”所预认的观念前提在于民众的自我意志的自由和自决,舍此,则任何权力的“正当”或“不正当”皆无从谈起。正是从此前提出发,荀子在权力来源的问题上并不曾追问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而更多的是在意统治者统治权力在效果上的合理性问题。造成此···

【王伟】中古家风家学与家族文学

自古以来,家族的长期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良好家风的引导。家学则是指家族内部以血缘为纽带、代代相传的学业,是在家风影响下涵育子孙精神、砥砺道德品行的具体内容。

【龚艳青】汲取国学育人智慧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让教育“归于自然”,回归教育真谛。

【董芬芬】春秋史书名称解析

《春秋》原为上古史书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冼岩】香港闹事者为的不是香港利益

现在大陆的态度很明确:香港既然要闹,就让它闹,结果自己承受;受制于“一国两制”,大陆对此也无能为力。香港的命运掌握在港人自己手中:是继续被人忽悠、利用,以香港萧条、衰退为代价替居心叵测者火中取栗;还是幡然醒悟,脚踏实地地争取相对可能的目标?

【曾亦】经史之别:程颐与朱熹《春秋》学之歧异

朱子理学以程颐为宗,虽遍解诸经,却无《春秋》学方面的著述。其先,胡安国本于程颐《春秋传》而治《春秋》,尤崇尚“一字褒贬”之书法。朱子则不然,而颇攻胡氏之学,以为《春秋》不过“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而已,且不信条例之学,而于《春秋》三传中独重《左传》,则纯粹以史书视《春秋》也。

【董卫国】“不忘初心”的词源语境与文化意蕴

传统儒学语境中的“不忘其初”一语更强调对理想信念、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显然更接近于今天政治话语中“不忘初心”一词。由上可知,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文献上,都可以判断《孟子》书中的“不忘其初”才是“不忘初心”一词的最早汉语辞源。

【徐艳兰 朱汉民】“中原文献之传”内涵嬗递之考辨

“中原文献之传”内涵嬗递的内在理路,不仅折射出宋元时期儒学的演进经历了一个由学统到道统的转变过程,同时也表明了推动儒学发展的动因,除了外部动因外,更多的还是儒学内部自我更新与发展的诉求占主导地位。

“以历史发展社会科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探寻历史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在世界政治局势与社会科学理论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的政治学范式,既是解释中国古今政治变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对世界政治学学科的重大挑战。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发展历史政治学这条新的却并不陌生的研究路径,也获得了学界的积极回应。

【韩伟】乡规民约如何重获新生

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的地位。北宋时就有蓝田《吕氏乡约》,重道德教化,后经大儒朱熹编考增损,为此后历代沿袭。明代时,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国家律令条文,而是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得乡村民众能喜闻乐见。清代乡村治理继续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

王家骅 著《日本儒学史论》出版

本书分“日本古代的儒学”“儒学与日本的现代化”“前近代日本社会及其变化”“儒学与近代思想”“中日儒学比较”“中日思想文化研究观察与思考”六个专题。

梁涛 主编《美德与权利: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人权》出版

本书对西方权利思想有较为细致的梳理,对儒学吸收、融合权利观念做了积极的探讨,提出有效的方案。由于作者均是生活于权利制度较为完备、发达的西方社会之中,故在立论上多侧重儒家伦理对权利观念的有效补充,对西方过分突出权利观念、个人主义盛行的现实提出一定的批评。

[法] 梅谦立 著《从邂逅到相识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相遇在明清》(北大版) 出版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赴华,带来了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学术体系,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便是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翻译成汉文并且进行了富有创意的诠释。

【张轩辞】广博易良而不奢:从琴看儒家乐教

在儒家古典乐教中,琴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透过琴,我们有机会可以认识、体会乃至实践儒家乐教。本文拟从琴的角度入手,考察儒家古典乐教的内涵及其对于当代教育实践可能具有的启发意义。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