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元】论王龙溪语境中的“四有说”——兼论钱绪山在王门“天泉证道”中的观点立场

判定“四有说”的依据不在于是“至善无恶”,还是“无善无恶”,而在于“有善有恶意之动”。相对以“先天正心”为理论基础的“四无说”,“后天诚意”是龙溪语境中“四有说”的基本内涵。“四有说”体现了龙溪对阳明“四句教”的特定理解和定位。

【傅刚】《左传》: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

《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完整的名称应是《春秋左传》,“左”指作者左丘明,所以古代又称《春秋左氏传》。《春秋》是五经之一,《左传》则是解《春秋》的书。

【高建旺】明代科举考官的担当与期许

放榜是寒窗苦读多年的士子们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上图是刊载于晚清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上的《南闱放榜图》,展示了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乡试放榜的情况。

【赖俊、李晨】海瑞的兴国岁月

说起兴国,大家都知道这里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而要说起兴国的古代历史,也许就所知甚少了。我们大家熟知的海瑞就与兴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写了一段千秋铭记的兴国岁月。

【郑学富】千年重温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故世称涑水先生。他是七岁便因破瓮救友而名震京洛的机智少年,是编纂巨著《资治通鉴》的史学家,是北宋四朝重臣。他一生正直磊落、忠心为国,“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这是《宋史》对他的高度评价,他也成为后人心中理想的文人士大夫形象。

从“格物致知”到“心外无理”:杨立华做客深圳前檐书店北大博雅讲坛

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做客深圳前檐书店北大博雅讲坛,围绕南宋以降中国哲学的主要方向转变,从对儒家哲学的全面系统整理到如何拥有更完善的道德人格,讨论了朱子和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以及后者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心外无理”,即“此心纯然天理,而无人欲之杂”,实际上是进一步强调了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以下讲···

【深川真树】汉代儒学与政制的互动——李若晖著《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读后

日本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在《讲孟札记》一书中说,中国之臣“择其主之善恶而转移”,好像是“半季渡之奴婢”,和日本之臣“与主人同死生休戚,虽至死也绝无可弃主而去之道”不同。他即认为对于君主的单向服从在日本是臣下的义务,在中国则不然,由此批评中国之臣的形态。但一读李若晖教授的《久旷大仪》就得知,吉田松阴···

【朱卫国】亦无我之心也 ——读《蒲城文献征录》

有人在大门外打电话,说我有一份快递,我很惊讶。我是一个几乎不网购、也没有多少社会联系的人,通常不会有快递。

【郭齐勇 陈晓杰】中国哲学史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领域

“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于20世纪初,奠基人是王国维、胡适、冯友兰等。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初创过程中的里程碑。

【许石林】中医最大的敌人,的确不是中医的反对者 ——“中国8所中医药类大学被世界···

看到一条新闻:中国8所中医药类大学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名。这8所中医药大学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

【曾海军】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由意志 ——对丁纪老师《真自由者,必为善,不为恶》一···

我正在考虑研究生下节《哲学前沿》课的主题时,读到了书院公众号上推送的丁老师《真自由者,必为善,不为恶》一文。

【朱高正】孔子与朱熹的精髓在三个字 复兴传统需补短板

2019年11月3日,海峡两岸(首届)孔子后人与朱子后人对话“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论坛在福州举行,台湾学者朱高正作主旨发言,分享了他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孔子与朱熹的精髓与异同”“新時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强基础、补短板”等问题的看法,以下讲稿授权凤凰网国学发布,有所删节。

王燚 著《西周礼乐美学考论》出版

本书是研究西周礼乐美学的力作。作者认为,创制于我国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既是美学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文化问题,它的多元兼容为重新认识中国美学提供了难得的个案。

扬州大学:《论语》诠释与东亚文明

11月16日上午,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文脉流变与文化创新交叉学科、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扬州大学儒家经典诠释与东亚传播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论语》诠释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朱承】“孝”是公共规范还是个人美德

“孝”在儒家传统中发挥着双重功能,既是公共生活的规范,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个人美德。作为公共规范的“孝”,往往意味着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品格和家庭伦理生活的顺从关系,被统治者所关注、舆论所监督、公权力所保障,由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孝道”可能演化为一种“道德表演”。

【宋艳萍】公羊学对汉代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海昏侯墓出土的木简中,有《春秋》简100余枚。它们与《公羊传》关系密切,同时杂入了《穀梁传》的内容,反映了西汉中期经学发展状况。公羊学是研究《公羊传》的学术思想体系,在汉代被称为齐学。其核心思想被何休总结为“三科九旨”,具体析为张三世、通三统、异内外。此外,公羊学还包含很多“《春秋》大义”“《春秋》条例”,至今仍是学···

中华礼乐大会百余位同袍共聚黄鹤楼岳飞广场恭祭民族英雄岳武穆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诏配岳飞宋太祖享。诏书曰:“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岳飞正式列入明朝国家祀典。

【刘成纪】西周礼乐美学研究的新成果 ——《西周礼乐美学考论》评介

在当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中,夏商西周具有别样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中国文明从早期聚落向王朝政治转变的重大时代,同时也是美学的器物史研究向文字史研究递变的时代。

【集论】评郭齐勇著《中国人的智慧》(张学智 白奚 景海峰 肖永明 唐文明)

郭齐勇教授的新著《中国人的智慧》是一本启发人哲思的书。郭教授主编过教材《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的哲学家,都下过功夫。在此基础上,再精选中国哲学家当中最具有原创性的、最能代表中国人智慧的那些思想家做精深发挥,所以这本书是他多年哲思的结晶,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孔圣堂首期传统文化研学班圆满结束

孔圣堂于11月16日开展首期传统文化研习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以儒家、孔子为代表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