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珍】自然与心性的融合

善恶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先秦以来孔子、孟子、荀子、杨雄、韩愈等均从观察、归纳和解释经验现象出发,聚焦人性善恶的讨论。及至宋儒,始从理气、阴阳等超经验范畴讨论善恶。朱熹善恶思想集理学之大成,结合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论,从自然和心性双重视角阐释善恶,突破社会伦理层面,实现了善恶本体意蕴的哲学建构。

千年乞巧传承创新 “2019海峡两岸乞巧文化节”在厦举行

乞巧拜七姐、非遗匠心市集、诗词飞花令……8月11日,由厦门市博物馆、福建日报集团旗下台海网主办的“2019海峡两岸乞巧文化节”在厦门市博物馆开幕。

国学传播学的建构研讨会在孟子研究院举办

8月10日-11日,由孟子研究院尼山学者、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发起并召集,孟子研究院主办的国学传播学的建构研讨会在我院举办。

【余东海】东海态度(一)

欲向我学儒,欲与我交往或争鸣,欲对我进行批判,欲为儒家取精去糟,都应该对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欢迎对我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态度有所了解。兹将有关“态度”的部分微言汇集于下,聊作自我简介,供有志之士参考。

【马特·里克】翻译的重担

书是装满了各种期待的怪异容器。书出版时会想象读者的存在,如果出版了之后,没有读者阅读,这本书就让有些人遭受金钱上的损失了。

【周元侠】朱子《家礼》的特质 ——基于社会教化的视角

本文从三方面概括了朱子《家礼》的特质:第一,《家礼》按照“礼有本有文”的原则,系统地规定了“家日用”之通礼,突出了“纪纲人道之始终”的冠婚丧祭之礼,从而将作为“天理之节文”的“礼”广泛贯彻到百姓日用常行之中,最终实现了化民成俗的目标

【余东海】以德服人和以理服人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为政,以力服人者,恶道也;以力假仁者,霸道也;以德服人者,王道也。为人,以力服人者,暴力分子也;以力假仁者,伪君子也;以德服人者,圣贤君子也。

吴震、肖卫民主编《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出版

本书为2017年第十届海峡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论集。2017年是该论坛值得纪念的十周年,论坛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大学、“中央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轮流举办,本届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承办。

【田飞龙】香港反对派施暴者必将付出高昂代价

连日来,香港反对派激进分子不断刷新暴力破坏行为的下限,对香港法治与民生利益造成持续性损害。8月11日,香港发生多起暴徒用汽油弹袭警事件,包括湾仔警察总署、深水埗、尖沙咀,其中尖沙咀警署袭击事件导致一名警员受伤,这不仅有着进一步暴力升级的意味,更有着将示威活动变质退化为“港式恐怖主义”的可能性。

【范立舟】张载的“封建”构思及其政治理想

在士大夫回归“三代之治”的合唱,封建制度的构思及其功能的设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张载继承和光大了这种设想,他的“封建”思想,是地方分权的主张在北宋现实社会中的灵活运用,实际上是一种将封建寓于郡县的改革措施。他察觉出中央集权政治对地方治理的狭隘和不到位的缺陷,试图在维护大一统政治秩序的基础上有效地扩张地方政治权限来···

【曹海东、彭杨莉】乾嘉学人的目验之法

乾嘉时期,学术研究极重实证,讲究言必有据,据必可信,学人们因而十分信重目验的治学方法。如段玉裁说:“凡物必得诸目验而折衷古籍,乃为可信。”(《说文解字注》“梬”字注)

“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第二讲,朱溢主讲唐至北宋时期孔庙释奠礼···

2019年8月9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承办的“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第二讲举行。复旦大学文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溢先生应邀担任主讲嘉宾。

【田飞龙】止暴护法是香港解困正道

香港反修例运动已经明显偏离了“逃犯条例”的最初聚焦点,演变成一场瘫痪香港管治权并极限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政治反对运动。这场运动以“无大台”的青年学生为主,以周期性“游击”方式与不断升级的暴力冲击行为刷新了香港社运激进化的纪录。

【夏国强】《论语·八佾》“文献”礼源考

“文献”一词,在传世典籍中首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吴笑非】晚明實學述

道學之有明學,猶漢學之有古文也。今文專經,古文博物,道學精微,明學宏大。蓋草創多質,繼起多文,先覺多分說,後學多合參,必然之勢也。道學雖繼唐而主文,宋末集成日淺,故弟子不敢放手。

【冯达文】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孔孟儒学立足于“世间情”建构价值体系,既不同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也有别于古中东、古印度的信仰主义。它立足于世间来寻找救心救世的力量,它是在理性与价值信仰之间既获得平衡又保持张力的一种独特传统。

【周应之】春华女儿行:一位父亲眼中的女儿成人礼

自去岁便开始为女儿筹备筓礼,至今年七月末,方如期在云间紫银庐举行。厅堂之內,气氛肃穆,以陈荩仁兄提供的《朱子家礼》为范本,新汉服由张谷元兄设计,傅丽元与杨焕两位老师分别为正宾及宾助,通赞则由女儿师姐琢如姑娘担任。仪程渐次序立、迎宾、加笄、醴女、授字。

【涂可国】政治儒学的一个重要向度: 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

社会儒学要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应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政治生活领域,融儒家政治哲学或政治儒学所蕴含的德治论和法治论于一身,以进一步开拓社会儒学的政治向度和政治儒学的法治向度。

【齐义虎】法治中国化是依法治国的第一要务

按照历史法学派的观点,一个民族的法律乃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法律传统。故法律可以借鉴,但无法移植,不经过中国化的洗礼,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或者迷信西方的原教旨主义,都无助于法治在中国的落地生根。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