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明】乌托邦主义与古今儒学

一方面,在现代儒学的各种版本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空洞的仁学,其实是将原本来自实际生活经验的精神指引彻底抽空其内容而为种种大而无当的爱人类主张背书,而这些大而无当的爱人类主张自然也会呈现出明显的乌托邦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被经过有意的扭曲性解释的阳明学成为现代儒学的主流,其实是在“夷天地为物质”的科学主义蛊惑下继续···

敦和基金会文化项目官员招募启事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简称“敦和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5月11日,是一家资助型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浙江省民政厅。敦和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在国学传承、慈善文化、公益支持等领域开展资助。资助策略:以国学传承为中心,国学引领公益,公益贯彻国学。

【康晓光】今天,中国公益人应该以高攀龙为榜样

中华慈善的独特之处可以从高攀龙的一生看出来,这种慈善是内生的,而不是外生的,不是为了外在光环和利益,而是内在生命的需要,是将自己人性中的最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而且,慈善之于人是内化的,弥散化的,不是切割出来与其他东西分开的一部分,它贯穿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慈善与个人、家国、天下融为一体。儒家讲“小···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本文关注梁漱溟先生的治学方法,在反复回味梁漱溟作品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其治学方法的特点为“以‘问题’为中心”,注重“虚风”,即着意制度、秩序、知识之外的心理、情味和精神气息,有形之外的无形,变态之外的常态。这种治学取向与他的治学实践结合,正反映一代学问大家的性情趣味,对后辈治学或能有所启发。

兰州交通大学“当代书院研究”小组走进凤鸣书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报道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性。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现实性与实效性,按照《兰州交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组织全校大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回访母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也可以开展送文化下乡、进行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文化活动。

【吴钩】马伊琍、文章的离婚文案,抄自唐宋人的放书妻

昨天,又一对娱乐明星夫妻官宣离婚,这回是文章与马伊琍。这对夫妻离婚,在我意料之中,马女士忍辱负重太久,就早该离开负心郎了。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文马二人的离婚声明,一个说:“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一个说“往后,各生欢喜”。看着很眼熟。这是抄唐宋人“放妻书”的文案啊。

【余楠】追思我的父亲余敦康:青烟数缕 慈父灯火阑珊处

抓一把魏晋风骨,小酒两杯稚子耳提面命时;谈三易今古入袖,青烟数缕慈父灯火阑珊处。

【田飞龙】国务院港澳办首开腔释放何种信号?

最可恨的还不是一线的青年黑衣人,而是幕后策划者,是他们的卑劣政治利益和精神蛊惑导致青年人陷于法治的不赦、不义境地,自身却逍遥法外,疯狂抽水分赃,颇有“政治嗜血者”的阴郁形象。对后者,不仅其心可诛,更应当长线追踪、揭发、检控和惩治。

【马军】汪绂:一意精进 终至大成

清婺源人汪绂(1692年—1759年),《清史稿》称其“自六经下,逮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无不究畅”,尤以宋代五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之学为依归,著作等身,被后世学人广泛认可,尊之为大儒、通儒和醇儒。

【蔡相龙】司马光的“诚信之道”

北宋大儒司马光,字君实,人如其字,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司马光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其胸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诚信之道。

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举行

“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2019年年会日前在山西晋城举行。本次论坛旨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通过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谈火生】治体论与政体论是对立的吗?——任锋新著《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读感

中西方都有“治体论”,但各有特色。我不赞成将“治体论”作为“政体论”的对立物,它们之间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互相参照的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在相互观照的过程中丰富自身。

【(美)安靖如】儒家领袖与儒家民主

儒家民主主义者认为,如同现代儒家政治体必须从君主制转变到民主制一样,必须对儒家政治领袖的角色进行反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儒家必须摈弃传统儒家视野下的领袖观。

【陈东】释奠制度与孔子崇拜

“释奠”一词原出自《礼记》,是指在学宫中举行的祭祀“先圣先师”或“先老”的一种仪式。魏晋时期太子每通一经之后的祭祀,以及太学开学时的祭祀对象开始集中转向儒家先圣先贤。

【专访】康晓光:热闹的公益不等于好公益

康晓光认为,当下中国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多元化中重建主流价值,而非简单拒绝多元化。“建构路径、寻找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纸面和书本,而是要真正把项目设计运营、组织架构、团队成长实实在在地落地,体用打通、体用合一,让这些有益的价值观对行业产生有效的推动和影响。如果我们的交流永远停滞在分析问题层面,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杨国利 杨国志】本体论和康德道德论视野中的儒学之孝

孔子对孝文化的杰出贡献在于创新性地在关系性孝中引入了公平与平等思想,并为孝文化奠定了本体论的根基,因此孔子不仅是个守旧守成的文化传承者与批判者,更是个开思想新篇的理论创新者和修正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不仅是儒学之孝的本体与实体所在,也是一种自然法则与定言命令,由此决定了儒学的孝是具有科学性的伦理···

【方朝晖】仁爱、兼爱还是博爱?

各大宗教的博爱思想建立在彼岸取向世界观基础上,墨家的兼爱虽接近于博爱,但因为没有彼岸世界观,所以不现实。中国文化建立在此岸取向世界观基础上,故适合于仁爱之道。这是儒家成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原因之一

【衷鑫恣】以妓女羞名儒:从明清小说家到五四文人的反儒套路

自古以来,名儒与妓女(艳女)的故事是文学与民间热衷的话题。

【余东海】暴君和革命

桀纣和嬴政都是著名暴君,但性质大不同。桀纣之暴是个体性的,没有相应的极权文化背景和制度基础。君王之暴固然会败坏礼制,却也受到制度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各级官员不同程度的抵制。嬴政之暴则是道德性、文化性和制度性的统一,由邪说恶制暴君组合而成的极权暴政,罪恶全方位,灾害无止境。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