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森】中国书法的中和之道

中国书法的基本法则是“立象以尽意”。“象”与“意”的追求,在“制器尚象”和“格物致知”这两个古老概念中就有充分体现。

湖南省平江县大桥中学2019年暑期国学班结业典礼

由钦明书院发起、四川大学诚社与湖南省平江县大桥中学联合开办的钦明书院第二期暑期国学班,于己亥年七月初三(西历8月3号)上午正式结束。大桥中学的老师、国学班的师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了此次结业典礼。

【余东海】最正善的伟业,欢迎你的支持——警世钟第一

正义是邪恶的克星,真理是谬论的克星,文明是野蛮的克星,光明是黑暗的克星,良知是恶习的克星,圣贤是盗贼的克星。儒家是正义、真理、文明、光明的集大成,是良知的根据地和圣贤的大本营,是一切假恶丑的灾难和一切真善美的福音。因此,儒家事业是人世间最正善伟大的事业。

丁耘 著《道体学引论》出版暨后记

本书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最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本体论”而走向“道体学”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韩]林鹤璇】文庙佾舞的历史由来及其哲学背景

一直以来,佾舞被认为是一种普通舞蹈的名称。其实,由于佾字的本意是指舞蹈的对列,也就很容易将佾舞想象成是一种将舞员排成多个对列起舞而编排的舞蹈。可以推定,中国古代曾将“排成对列的舞蹈”总称为佾舞。

【周广友】杨简“己易”思想的哲学阐释

杨简认为“易本占筮之书”,而“易”本质上为一,“易”所言万事万物及其变化、变化之道均是通而为“一”,从彻底的方面而言乾坤之道也为一,这涉及到一多关系问题;而卦爻辞在于“明人之道心”,并以“人之本心或道心”来界定“己”,性形不二,道心本质上就是道自身。

【匡钊】论荀子的“解蔽”之方与“治气养心”之术

除了与理智德性的修养有关的“心术”之外,不曾放弃对儒家传统道德德性之追求的荀子,同样考虑到了与之有关的精神修炼技术,即那些与“气”有关的修养方式。对于后一种修养方式的思考,荀子称之为“治气养心”,且相关思考,主要是从矫正性的角度着眼。荀子所谓“治气养心”之术是以改变自己为目标的学习、修身手段,这些技术与荀子所提倡的其···

【陈蕾】弊绝风清 为国选才 ——林则徐任考试官的故事

一代名臣林则徐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其在担任考试官时,对当时科举制度的公正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

【高寿仙】顾炎武故居感怀

一提到江苏昆山,大家首先会想到周庄。其实,昆山的千灯古镇,虽然没有周庄的规模大,但同样积淀着浓郁的文化底蕴,洋溢着灵动的水乡韵味。

【乔鲁京】见证文明交流的韩国儒家书院

这些年来,围绕着端午节、中医韩医、印刷术、儒家经典雕版这些申遗意愿,产生了诸多公众热点话题。这其中以讹传讹者不少,类似把世界遗产、非物质遗产、记忆工程相互混淆的常识性错误也屡见不鲜。此时,与其刻意纠结“抢注”,不如同时静下心来,搭建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多维坐标系,提升包容与互鉴的鉴赏水平。

“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系列讲座首讲,李纪祥主讲汉廷之尊

2019年8月2日,由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承办的“文庙释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系列讲座正式开讲。

【王士良】穷物理而知化——康有为对近代科学的儒家式解读及其意义

为应对近代自然科学与思维方式对儒家的冲击,使传统儒学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康有为采取了“续制新义”的方式,对近代科学进行了儒家式解读。

【邓曦泽】自由谱系下的儒家自由主义——兼论中国哲学方法论

自由主义是一个条件谱系,可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诸多特征。以该谱系为标准,对照儒家,可知儒家在诸多重要特征上都不满足自由主义,即缺乏自由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定性上,儒家自由主义不成立。

【龚建平】伦理与道德张力下的儒家“成人”道德及其反思

儒家道德可理解为“成人”道德(“学以成人”)。成人道德在实践上有相对性,即要面对理想的无限性与现实的底线原则、道德的无条件性与其实现的有条件性、伦理的客观性与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之间的张力。

【刘续兵】反本修古,尽祭之义——当代文庙释奠仪程的建构

“礼乐”乃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而“祭祀”之礼更是各种礼仪中尤为重要者,“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周礼•地官•大司徒》也记载,大司徒“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将祀礼视为“十二教之首”。在各种祭祀之礼中,列入国家祀典并绵延至今的文庙释奠礼,具有文化传承、文明信仰的崇···

【朱汉民】宋儒道统论与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

为了弘扬儒家士大夫主体意识,宋儒提出并努力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在儒、佛、道三教并盛之时,哪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在儒学学统四起之际,哪一派是儒学的正统?在道统与政统、儒生与君王的共治结构中,该谁主导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

【黄开国】经学是以五经为元典阐发常道的学说

五经是经学的元典,经学的其他典籍都是训解或依附五经而成,经学全部的注疏以至整个中国文化都以五经为根荄;元典为五决定了经学不是一经独尊,而是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学说,经学也因此而能够实现日新不已的自我创新。

“泉城儒学会讲”第二讲举办,杨朝明主讲“以正导正,政之所成”

2019年7月27日,继杨朝明研究员此前以“当生命与生活相遇时——《论语》之《学而第一》讲读”为题,拉开泉城儒学会讲·全国儒学名家汶源书院论语会讲的序幕之后,由济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孔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会讲第二讲再度在汶源书院举行。孔子研究院院长、汶源书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朝明研究员以“以正导正,政之所成”为主题···

【黄玉顺】儒家哲学发展的方向——评《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

《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三是“以中化西”的立场。这应当是当代儒家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如何实现这三点意义的问题上,唐先生的某些观点是可以商榷的。《长···

【傅锡洪】宋代理学鬼神论的形成——以朱子“阴阳之灵”的观念为中心

朱子在《中庸章句》中所说的“阴阳之灵”,集中体现了理学家解释“鬼神”的思路。一方面“阴阳”构成了限定,意味着不存在阴阳之气以外的鬼神,由此理学家否定了佛教和世俗所谓能够轮回转世的鬼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