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岩 著《阐释生成与历史阐释》出版

本书以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为缘起,结合哲学阐释学,考察思维形式与阐释行为的理论关系,对阐释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语义辨析,检视人类阐释行为的发生与初形,引出人类思想的发生机制及原初形态问题

邓洪波 著《中国书院楹联》出版

书院楹联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术、教化、风俗等领域,意在张扬圣贤功德,启迪生徒,化育人生,培养学风士气,转移民情风俗,向社会宣传其办学宗旨,倡导其价值观念,并以其耳濡目染之功,而达潜移默化之效。若乎其渲染山川名胜,描绘自然风光,则浓笔淡墨总相宜,更使书院增光添彩,声名远扬。

【许石林】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说好一起去流浪,你却悄悄买了房……

儒者存爱人之仁,说的全是留后路、益他人的活话。一个左右顾及周全的人,面对一个啥也不顾不想,一门心思死的东西,自然说不过。

【柯小刚】《诗经·羔羊》:自由的无条件性比动物的自然还要自然

人的具体性或者说有限性,首先就体现在吃饭之上,其次体现在穿衣上,再次体现在居室、最后体现在行走上。常言所谓“衣食住行”在《羔羊》篇都有体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是衣,“退食自公”是食,公所或退而居家是住,“委蛇委蛇(yí)”是行。衣食住的紧迫需求,在从容自得的行道中得到适度的满足和节制。《羔羊》全篇的旨归,就在行道委···

【陈良】鹅湖之会: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场民间学术交流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朱熹与陆氏兄弟相会于江西信州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首开民间学术交流之先河,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吴万伟】享受思想丰富的人生——《有思想的生活》简评

本书认为智慧生活的培养开始于“内在性”和安静和反思的隐蔽空间,休闲才能深思。她谈及好奇者(curiositas)和勤奋者(Studium)的对比,这似乎对应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热衷引人注目的景观者和真正哲学家的区别,一个热衷热闹的景观,满足暂时的欲望,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探索真理的研究拥有巨大风险,带来的结果是疏远朋友、家···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讲:肖永明教授主讲《亚圣与后圣——孟子荀子的地位···

近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十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作了《亚圣与后圣——孟子荀子的地位及影响》主题讲座。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七讲:杨朝明教授主讲《天人合一与天人之分:孟子与···

12月20日上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七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作了《天人合一与天···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四讲:梁涛教授主讲《性善与性恶——孟荀的人性论》讲···

11月8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四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涛作了《性善与性恶——孟荀的人性论》主题讲座。

【丹尼尔·卡尔卡特】在相对主义中挣扎

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认为,人的伦理学是由文化和历史塑造而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正确的。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三讲:杨泽波教授主讲《性善与性恶各自的得失—儒家生···

11月8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三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泽波作了《性善与性恶各自的得失——儒家生生伦理学基于三分法的考察》主题讲座。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二讲:颜炳罡教授主讲《仁义与礼义:孟子与荀子思想···

10月31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二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山东大学荣休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作了《仁义与礼义:孟子与荀子思想比较》···

【向净卿】《中庸》“半涂而废”新解

《中庸》第十一章云:“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其中“半涂而废”一语,过去多解释为中途放弃。这种解读显得语义突兀、逻辑不通。参照《论语·雍也》《礼记·表记》“中道而废”的表达,《中庸》的“半涂而废”还存在着其他解读的可能性。

【儒家邮报】第398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5年〔耶稣2024年〕3月13日

【吴万伟】黄百锐教授的道德相对论观点的演变

杜克大学哲学教授黄百锐是少数公开主张道德相对论的哲学家之一。本文对比了他在1984年出版的《道德相对论》和2006年出版的《自然道德》中所提出的观点的主要差异,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观点的评价。我们相信其观点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相关意义。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