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是孔子的高徒,魏文侯、李悝、吴起等人的老师,孔、孟之间最有影响和成就的儒学大师;是孔子身后《六经》的主要传人,经学鼻祖和《论语》的主编者之一。但是,由于宋儒片面推崇思孟学派、疑古思潮盛行等原因,学界对子夏及其开创的西河学派,长期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评价。笔者依据20多年的研究,在此略陈管见。
我的著作能以简体字版的方式在内地出版,倍感高兴。关键不在字体,而是透过简体字可以和内地的同好交流。
《经义考》三百卷(实存二百九十七卷),爲清初朱彝尊所着,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着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列原书序跋、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爲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録,被誉爲经学目録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经”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流变。一直以来的经学研究主要围绕经书及其注解展开,而很少涉及“经”这一概念本身。本书跳出传统研究框架,从观念史的角度,将“经”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有观念进行研究。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
2023年5月22日,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增光教授引荐,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梁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郑鹤杨来到张立文先生北京寓所,向张先生请益并做学术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如何理解以求实、批判与开新为特点的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中国哲学元理及所突显的“生生”与“和合”和中国哲学史的写法;什么是中国哲学的“自己讲”“···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如何弘扬儒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月16日下午,一场聚焦“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的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龙代表孟子研究院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中,“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特质。历史上,“分久必合”与大一统的建构是一个基本趋势,这里面既有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伦理观念和礼乐制度层面不断探索创造所带来的文化凝聚力与文明向心力,同时也是各族群之间交往、砥砺、碰撞、融合的产物。在各种内外因素中,《周礼》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对中华文明大一统体系···
2024年01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旧邦新命讲谈录》座谈会暨新书发布会在石门书院顺利举办,并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座谈会邀请郑开教授作“文化新路径与文明新形态:文化思想史的视野”专题讲座和新书分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李祥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建欣研究员、广西人民出版社韦鸿学社长,作为···
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毛传:“宗周,镐京也。”郑玄曰:“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武王自丰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
1月13日,由孟子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东方文明·高峰对话”对话会在深圳福田举办。本次对话会以“孟子,用心灵影响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为海内外精英人士提供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传播理念的平台。
综观中外历史,有三大微笑让人印象最为深刻:一是摩诃迦叶的微笑,这是领会佛教真谛的微笑,代表佛祖和迦叶师徒传承的默契;二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文艺复兴的微笑,代表民众走出神的光环,绽放人的魅力;而第三大微笑则是王阳明临终前的微笑,这是儒者的微笑,代表内圣与外王的结合及从心所欲的超越。明代儒学以王阳明为第一流代表···
教育与伦理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审视。有些学者认为,未来的思想发展将以教育学为主;也有的学者(如列维纳斯等)将伦理学视为第一哲学。从更宽广的视域看,伦理学与教育学的融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在先秦儒家中,从孔子到荀子,中间历经的两百多年时间,正好处于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的高潮期。
一般而言,真实的历史被称为“史实”,而有关历史的记载被称为“书写”。毫无疑问,历史书写应以呈现历史真相为目的,但是因为真实的历史特别是历史的细节往往是复杂的,即使是历史现场的亲历者也只能从某一方面去叙述、书写。如果再考虑到书写者的主观偏好、价值选择等,那么历史书写必然带有书写者的主观立场和价值判断。因此,通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