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平阴县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赴济宁开展政德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谈到所谓“正义”理论时,每每习惯以西文“justice”一词作基础,许多社会问题的论述也依此而展开。现在学者们清晰地看到,随着“西学”的强势进入,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遇冷,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正义论”传统“集体失语”。殊不知,中国的“正义”学说更加根深叶茂、内涵丰富,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厚土壤和牢固根基。
中华文明连绵五千余年,生生不息。诚信可谓其中一条重要血脉和精髓,贯穿始终,使中华文明在历史错综复杂的大变局中保持不断,承续至今。
民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意涵,也是当今世界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将“民主”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2022年6月28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的“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第32讲在线上举行,题为“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以心学为中心”。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主讲,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王建宝博士主持,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在线出席。
我们向伟大的思想家和鼓舞人心的哲学家鞠躬,这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他开启了思的空间、发现了道路。
祥龙也许是我一生中找到的唯一合拍的同道,或者至少可以说,在哲学自身本质中的朋友。
《春秋穀梁传集解》,东晋经学家范宁撰。该书兼采诸家训释,对《穀梁传》揭示的例法与大义做了进一步铺陈与申发,是今存最早的《穀梁传》注本,史料和学术价值巨大。本书是对范宁《集解》的整理和补注,在范注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文意,补充例证,阐释经传义例。此次补注,以宋刊十行本《春秋穀梁传注疏》为底本,以唐石经本、《四库》···
“仁者寿”命题,其言也微,其义也大。它的本义与天地生生之道相契合,是对儒者初心的扩展;同时,它也是对中国德寿一致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挥,有其恒久的合理性。只有了解“仁者寿”的真义,才能避免偏离孔子所提倡的儒学真精神。
我还想表达一点,我很佩服方老师以“治道”为对象进行课题研究,我想他其实有一个抱负,就是想对当今的“治道”研究进行“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文科的研究多数都仅仅停留在象牙塔里,很多成果没有办法进行转化,所以“治道”能不能转化恰恰就是一个问题。
卤泊滩曾经来过大雁。近二三十年,不知道还有没有?
宋朝的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我们不妨称之为宋代的“大学”。不过宋朝太学仅仅是国子监直辖的几所国立学校之一。太学之外,国子监还辖有多所学校:国子学、四门学、小学、辟雍。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建安七子中陈琳的《大暑赋》开头就是“土润溽而歊烝,时淟涊以溷浊”。热气蒸腾,滚烫而污浊的热风将一切都郁闷成红色。
正德元年(1506)冬,阳明因上章乞囿言官戴铣等而触怒权阉刘瑾,受到杖责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对于阳明如何安全抵达龙场问题,诸书记载不一,诡秘怪诞,遂成一大疑案。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王朝时期得以巩固和发展,与统治者推行全面的儒化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在清朝统治的267年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既要面对中国传统“华夷之辨”观念对满族统治者所倡导的大一统强有力挑战,又要面对近代西方列强的侵扰对中国传统秩序的冲击。通过全面的儒化,清朝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