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上古时期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话背后的理性精神和神话与政治教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东西方文明的起源与洪水神话的关联,论述上古···
通读本书,感觉作者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所论涉及多个学科,作者旁征博引,层层论析,开掘深入,作者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上古时期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
就儒家而言,过于强调“本天”与过于强调“本心”可能都有所偏,本天与本心可以统一起来。“天”表示存在之统体、本体、主宰、义理,心为主体、灵明、知觉、思想,心与天通;但心与天也不能等同起来,以使得主体既不失能动性,又要有敬畏心,避免主体性、个体性的膨胀与傲慢。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重要语言文字文献,被誉为中国古代“辞书之祖”,后世儒生多以其为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因其地位重要,历代不乏为其释注者,其中尤以晋代郭璞《尔雅注》最为后世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稡旧说”,“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是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尔雅》注本。
我和宋兄是在新浪博客上认识的,大约是在2009年左右吧。因为我一直以来对当代新儒家非常感兴趣,我们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所以慢慢就是熟悉起来。后来宋兄在他的博士论文前言的致谢部分,居然把我的名字写上去,这让我十分吃惊!
3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冀教科[2022]5号文件,衡水学院申报的“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第二批公布的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次全省共批准建设2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
叙曰:昔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盖孟子所谓行天子之事,继王者之迹也。传《春秋》者,言人人殊,惟公羊氏五传,当汉景时,乃与弟子胡毋子都等记于竹帛。是时大儒董生,下帷三年讲明而达其用,而学大兴。故其对武帝曰:非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之,弗使复进。汉之吏治经术,···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主体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千百年来,“作为儒家思想传承的基地,书院尤为重视生徒道德素养的培养,并把道德教育作为书院教育的核心。”传统书院以“明道”“传道”为育人宗旨,以儒家智慧为内容,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倡导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形成了系统化的道德践履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传道济民、德···
2022年3月26日晚上7点,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辅仁国学研究所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以敬存心——退溪《圣学十图》之‘心学图说’解读”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辽宁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香花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担任主持人,南昌大学田炳郁教授担···
这部作品是继大型纪录片《颜子》之后,又一部由民间热情推动并筹拍的文化大片。该纪录片以颜徵在抚育孔子长大成人为主线,对孔子思想形成的影响为隐线,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专家学者的解读以及真实细腻的情景再现等方式,将这位女性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展示在世人面前,向伟大的母爱精神和母教理念致敬。
传统意义的人名研究,侧重的是对某些王公世族的姓氏源流、族类世系、人名用字特点、取义方式等的追溯和考证,即沿行已久的历代姓氏书、姓名学的模式。但是人名并不只有名号的性质,而是与相应时代的家族形态、思想观念、礼仪风俗、政治变迁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名的发展演变,也能由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性质的迁移。
就方法论而言,佛家多讲“方便”,借以“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儒家多讲“权变”,认为“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方便”与“权变”,都体现出通达目标的方法或过程的灵活性要求。两个概念常常以并列结构的形式使用,如“行权方便”“权宜方便”等;在释义上也往往有着互通之处,如“方便”亦称“善权”,乃通权之智。但是,如果将二者纳入佛儒的思想体系···
这绝大部分人犹存的人性,才是中国的文明现代化之基石所在,而文明化的本质,在于人性的高扬与人道的恢弘,非单纯的物质的增长。这绝大部分人犹存的人性,值得当下中国政府所珍视,这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今年上半年,“寻亲男孩刘学州事件”构成大陆舆论界热议所在,这一男孩用自杀的方式对抗自身所遭遇的舆论压力,成为近年来“网暴事件”的又一受害者。逝者已逝,当加怜悯,而这一事件背后的“暴力机理”,值得加以反思与面对。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为“贤”、以“财”为“贤”、以“德”为“贤”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上古时期尚“力”的氏族社会、殷周前期尚“财”的宗法社会、春秋战国尚“德”的士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