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简称“文研院”),在北大静园二院208会议室联合主办北大文研论坛:“祭祀、礼教与地方社会”。本次论坛邀请八位专家,分别从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讨论“祭祀、礼教与地方社会”的内在关系,特别关注李天纲教授的著作《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北京···
近百年来,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曾经饱受批判与否定,失去了其“独尊”地位。如今,儒学又有否极泰来之势,其影响力较之于梁漱溟、熊十力等建构现代新儒学之时要强之百倍,但人们又在感慨今天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究竟应如何评判我们这个时代的儒学呢?
狂、狷代表的是两种对应的文化人格的类型。但是,明清湖湘士人在思想上推崇狂狷型人格,在生活中则是狂狷型气质。这里以历史人物的具体个案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为例,探讨这种“狂狷”型人格的形成机制、文化内涵、思想特点。他们的“狂狷”型人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本公众号将从"狂、狷的精神气质特征"、"王···
清代衍圣公的家祭仪典,是中国传统礼制的重要部分和特殊案例。其举行家祭的空间,包括阙里孔庙内的家庙和衍圣公府家庙(报本堂)、祧庙、夹室、慕恩堂等处;其家祭奉祀的对象,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列祖先辈。因孔子不断受到历朝抬谥,祭孔已不仅是孔氏子孙之家祭,还是被纳入王朝祭典的国祭。阙里孔庙丁祭最初本为孔氏家祭,由衍圣公主···
采访孔令绍时,他刚忙完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直播宣讲活动,孔、颜、曾、孟四大家族的后代宣讲家风。孔令绍作为孔子第76代后裔代表参加了活动。“孔氏家风的育人目标,就是把后世子孙培养成儒雅之士。‘儒’是智慧与品行的境界,‘雅’是修养与气质的高度。”孔令绍说,儒雅的内涵是学有素养、行有教养、心有涵养,这也是他的家庭一直···
本文即对唐君毅自由观的考察。在他看来,不能仅把自由的观念局限于政治领域,而必须有精神和意志所界定的形而上学根源。他认为,在中国哲学视域中,人的自由是对本心的自觉顺应,因此是不证自明的。而真正的自由,必须是以“心之本体”为指向的向内而求。他提出,在“心之本体”的本质作用下,“人之自性”便有了自由而无限的规定性。在此意···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
“气学”舍弃了“调息”“运气”“静坐”等宋明时期常见的工夫形式,其工夫论的主轴是在心上做工夫。以气学代表人物王廷相为例,其建构在心上做工夫的具体路径为:通过“寡欲”确保人心处于“虚明”与“静定”的状态,为个体接受“义理”提供理论前提。进而建构“动静交养”与“知行兼举”的工夫论,使得从“知义”过渡到“行义”成为可能。
在政治领域,人民最贵重,人民是政治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也是衡量政治品质的第一标准。国家、政府之所以重要,领导和官员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民需要,人民是国家、政府、领导和官员必须爱护的对象。换言之,爱民是国家、政府、领导和官员必须尽到的责任。这就是民本思想的正义。
自1981年开始结辑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至今已出版约850种。这套丛书在中国学界具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基本学术建设工程,并已成为世界学术汉译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座丰碑的铸就,倾注着几代学者和译者的心血。学术翻译同样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专业性的学术活动,专业和准确的翻译一直是这套丛书为读者称道之处。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影响的一部书,也是历来研究得多的一部书。对《论语》的研究,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但对《论语》的研究,根本的,离不开对《论语》文本的解读。历代对《论语》的注释,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讨论对《论语》文句的理解,是本书的重点。
还没看影片《长津湖》之前,就已经看到不少相关的评论。很多人都会说三小时太长,里面讲伍万里的成长过程显得很拖沓,完全可以多删减一些,让节奏变得更紧凑。我看过之后,不是觉得这个成长过程讲得很拖沓,而是认为没讲好。
有关“家”这一概念的思考与讨论,是当代中国正在展开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论题。“家”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主题,也是面临中西文化交融的现代中国人,在世存在之所以可能的根本。2019年底,孙向晨教授《论家:个体与亲亲》一书的出版,将“家”这一话题推至学术前沿,引起了相当广泛的重视。为了重新审视“家”在当今世界的哲学意义,2020年8月9···
纵观朝鲜半岛历史,儒学思想统治了朝鲜王朝500余年之久。直到21世纪的今天,韩国依然是世界上儒学传统保存最好的国家之一。中韩互为友好邻邦,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共同谱写了东亚文明的光辉篇章。
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自播出以来,带动了社会上有关中华典籍传承与解读的热潮。节目被《新闻联播》播报16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媒体刊文报道近100次,全网斩获热搜超150条,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3亿,视频播放量超20亿。美国《国际日报》《华尔街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