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孔子学会2021年年会暨“中国心学的现代转型”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贵州作为阳明先生悟道之地,也是阳明心学的发端之地,此次在贵阳举办关于心学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备受各方关注。开幕式上,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贵州省社科联主席徐静,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中江,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

白玉刚主持召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专题座谈会

10月11日上午,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任白玉刚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进行调研,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并讲话,总结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工作经验,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届论坛筹备工作,安排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下一步重点工作和发展规划。

第八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在海南文昌成功举办

开幕式由彭京宜主持,黄绍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承彦(由山东尼山圣源书院院长助理陈洪夫代为宣读),王杰,王惠平等人致辞。国承彦书面致辞重点就儒学社团发展建设提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武装,做“两个结合”的宣讲者和落实者;二是要坚持成风化人,推动成果转···

乡党君子,循礼而行 ——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乡党》通讲

2021年10月9日下午,第十期“洙泗书院·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乡党》通讲如期进行。本次读书会由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魏衍华担任主讲,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房伟博士担任与谈人。数十位专家学者、书院同道、儒学爱好者们通过线上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昭主持。

【朱汉民、李相海、程方平】东亚传统书院与现代传承

书院是儒家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基地,起源于中国,又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东亚儒教文化圈的共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书院为什么在宋代崛起?它与中华文化复兴、学术思潮的更迭有何关系?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书院为什么能够成功申遗?韩国书院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是怎样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书院···

“易学与哲学”

2021年10月13日10: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万耕先生以“易学与哲学”为题,为哲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深丰富的讲座。郑教授先后于1970年和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张岱年、朱伯崑、石峻等名师大家,是当代著名易学研究专家和中国哲学史家。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许家星老···

【吴茜】古诗词中的重阳民俗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传统诗词中有鲜明的体现。历代文人墨客以重阳为题,感受着重阳时节的美好风光,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佳作。“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古诗词中的重阳民俗既拥有无限的诗意风光,也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思想。

全国各地舜裔宗亲代表齐聚山西恭祭舜帝

恭祭虞舜圣帝大典是“我们的节日·重阳——第十二届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上午9时50分,恭祭虞舜圣帝大典正式开始,鸣炮九响,击鼓九通34响,鸣钟9响。鼓声象征着中华儿女崇敬德圣孝祖舜帝的共同心声;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德圣孝祖舜帝的无限景仰和无比感恩。

辛丑年重阳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

辛丑(2021)年重阳恭祭轩辕黄帝典礼14日在黄帝陵人文初祖殿前举行,各界代表齐聚桥山,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坐落于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

【杨光斌】政治学方法论对于历史观的建构

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不但是用来研究具体问题的,看不见的功能更在于塑造史观即世界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现实政治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显的紧张关系,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非历史性的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

【贝淡宁】如何推广中华文化 

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已经差不多20年了,我经常思考“如何推广中华文化”这个问题。如果是非西方的国家,推广中华文化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偏见。但是,西方人对中国有一些偏见,推广中华文化还是很困难的。

【李健君】古今中西视域交融论儒学——对儒家哲学与现代价值之关系的综合辨析

本文系《鹅湖月刊》“切琢新知”专栏文章。本期共三篇论文,集中讨论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一书。

【汤勤福】秦汉之后邻里关系与礼仪教化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业生产与居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从生产劳动相对分散、居住相对集中,趋向生产劳动分散、居住也相对分散。民众无论居住集中还是分散,邻里之间关系非常重要,它与国家管理直接相关。儒家倡导由基层乡里机构承担民众教化,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邻里关系。古代中国的邻里关系变化受到经济条件、政治状况的制约,礼···

【郭佳】重阳节为啥跟老人挂钩呢?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根据《岁时广记》汇集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文献资料,南宋之前每年九月九日古人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虽然这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重阳节宴饮、登高、食糕,以及有关菊花、茱萸等主题的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关于重阳节的源起,当代研究节日的学者众说纷纭,杨···

【黎江南】社交姿态和朱熹地位的上升:陈朱书信中的“抱膝”和《抱膝吟》

朱熹(1130-1200)和陈亮(1143-1194)两位南宋儒者之间的通信和辩论在学界已经有过较为充分的研究。[1]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重构在陈朱通信中的一个琐碎但却重要的插曲——陈亮曾经请求朱熹为他作《抱膝吟》两首,但是朱熹始终没有将此诗完成。相比于陈朱在思想上的交锋,虽然此事看似意义不大,但它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社交和修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