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这一篇,共四十二章,全篇围绕立身处世和为政的主旨展开,具体讨论了做人、处事、为政过程中个人的取向问题。宋老师在讲的过程中,我也在反复的读,感觉本章中“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孔子“明日遂行”,还是“子张问行”,还是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里行间里都透露出“行”字是整篇的核心。接下来我以“行”字···
2021年11月20日下午,第十五期“洙泗书院·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卫灵公》通讲如期进行。本次读书会由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中心副主任宋立林教授担任主讲,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魏衍华老师担任与谈人,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二级研究员、国际儒联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
眉户《梁秋燕》,是渭南地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的现代戏,宣扬婚姻自主,这个戏至今全剧演出,估计仍能满座。其中的主要唱段已经成为陕西戏曲现代戏听众喜闻乐见的熟悉唱段。是现代戏剧目中与《刘巧儿》、《朝阳沟》媲美的戏。
宋代是继汉初之后的又一个商业繁华期,商业化的浪潮席卷整个宋朝国境,“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一位宋朝人看到,“人家有钱本,多是停塌、解质,舟舡往来兴贩,岂肯闲著钱买金在家顿放?”宋朝人家有了闲钱,即拿出来投资。一些汉学家甚至提出,宋代“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为历代先贤大儒所传承和发展。为了在家族中有效地传承儒家精髓,这些先贤大儒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儒者家训,通过家训来引导教育子女。对子女进行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颜氏家训》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家长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智慧来关心、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非常···
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古代先贤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他们勤奋刻苦,还在于他们善于提炼和总结读书的经验与读书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深植于炎黄子孙内心的精神指引,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需求相融合,推动新时代素质教育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北宋五子,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五位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关于北宋五子,历史上有“五星聚奎”之说。黄百家在《宋元学案》中曾说:“宋乾德五年,五星聚奎,占启文明之运。逮后景德四年、庆历三年复两聚,而周子、二程子生于其间。”
我国古代的家学形成于东汉,到晚清近代才衰落下去。从唐宋时期入手考察,是考虑到家学传承方式到这个时期已经比较成熟,适逢南北文化的整合和科举制度的兴起,家学的特点和作用凸显出来,可以看到“世族→士族→士大夫”是一个演进过程,“家学—科举—士族”是一种互动关系;用社会阶层流动理论考察这个过程和关系,可以避免概念化理解问题的···
异姓继承是中国继承法史领域内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宗族陈规,还是国家法令,民初中国的法定继承都排斥异姓养子。该时期的龙泉司法档案却呈现,异姓继承人可借助增加族产换取宗族对其继承的接受。
儒学没有两个本体论,也不是“天道本体论”含摄“心性本体论”。唯一正确的说法是,“天道本体论”就是“心性本体论”。
本文概述了世界著名哲学家认定的当今哲学的十大盲点。
我们不需要伦理学专家来告诉我们应该做的正确之事是什么,我们自己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良心对着我们喊叫,要求我们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但是,做正确之事常常等同于做困难之事,所以我们欺骗自己,宣称我们的良心不过是自己偏见的表现,难怪很多人选择了容易之路。
乌托邦没有任何义务要产生结果:其作用就是允许追随者以根本不存在之物的名义谴责现有事物。——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cois Revel)的《乌托邦的最后一个出口》2009年
根据《孟子字义疏证》所论,戴震主张的“以情絜情”,没有了格物致知,连正心诚意都付之阙如,却让情自带一种天然的“不爽失”。他以“人无有不善”反对程朱之“性无有不善”,坚持的并非性善论,而是人善论。他又反对荀子的礼义在外,将礼义收归人性,看起来是想维护孟子内在化的路线,实则将礼义世界坍陷于人心之中,而人心又陷溺于血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