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柱】“学”的本体、工夫与境界——以方以智为中心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讨论“学”的价值内涵,本文以明清之际的方以智作为具体的考察个案,从本体、工夫与境界三个层面予以深入分析。在方以智的精神世界中,“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的功能几乎到了全用全体、无所不具的地步。方以智提出了诸多具有思想史意义的哲学命题,比如“藏悟于学”、“万劫学人”等。

张丰乾 著《重塑君子》出版暨跋

书中的内容,以“重塑君子”为主题,依据内容所涉,分为“为己”与“利他”、“智慧”与“情绪”、“社会”与“教育”、“科技”与“人文”、“本土”与“世界”、“拜访”与“聆听”、“看法”与“经典”七个版块。其中一篇偏“学术”的文章,主题是“君子”“小人”“女子”及“与”的问题,对流行的一些“看法”做了回应;书中也包括了几篇访谈,其中之一是作者作为访谈对象,···

【余东海】儒家文化、儒家群体和儒家王朝

儒家文化,以儒经为载体,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儒家群体,以信奉和践行儒家文化之人组成的群体;儒家王朝,以儒立国和治国的王朝。此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割裂,也不能完全划等号。

【吴钩】皇权的限度:宋朝君主受到的10道约束

其实是宋朝君主处处受掣肘的常态。今天许多人以为皇帝一定是口含天宪、出口为敕,但这一想象并不合宋朝史实。我仔细考究过宋代君主所受到的种种约束,其完备性可谓为历代所不及,既有其他王朝共有的一般性约束,也有其他王朝所无的特别约束。

上达下达 修己安人 ——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宪问》通讲

2021年11月13日下午,第十四期“洙泗书院·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宪问》通讲如期进行。本次读书会由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魏衍华老师担任主讲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宋立林教授担任与谈人,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二级研究员、国际儒联副理事长、中华孔子···

【王春华 于联凯】论颜子“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思想的意义与影响

清人崔述在《洙泗考信余录》中对这一条所记内容提出怀疑,主要理由是:“定公之时,颜子尚少。”其认为不会有此事,又认为“此事本出《吕览》,乃颜阖对庄公语,非颜渊对庄公语也。”细而绎之,其实崔述的这两条论据均非切实可靠之论。一是,鲁定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09年至前495年,而颜回的生卒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21年至前481年,即鲁定···

【杨朝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深沉厚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壮大,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罗慕赫】为学为官最要务实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之一,即君子应有坚定的信念、喜欢学习,一生坚守正道至死方休。《论语》容易背诵,但要在生活中践行书中的道理却不容易。明朝贤臣薛瑄,其在官场与学界的事迹,使同时代的人与后人纷纷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来称颂,他学行一致,求实致公,是明代第一位从祀孔庙的贤臣,薛瑄的为···

【叶文举】明道书院:明什么理 正什么道

南宋淳祐年间建造的明道书院是成立较早的一所书院,地处建康府城镇淮桥东北(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北),明道书院的命名和理学创始者之一程颢有直接的关系,因程颢号曰明道先生而得之。最初建立明道书院的目的是“刊其遗书,崇其仪型,使天下后世之学者,收其心之所思,而明先生之教”。

方达 著《“成圣”即“王道”——荀子思想的还原与建构》出版

自清代荀子思想复兴至今,荀子重“礼”并继而在政治领域展现积极意义已经成为共识。但与此同时,荀子思想在道德自觉层面的缺位也促成了许多相关的补足工作。实际上,无论是思想史背景下的孟、荀互补,还是哲学领域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荀子思想的既有印象都源自宋代以来理学坐标系中对先秦荀子思想背景、概念逻辑系统的遮蔽。

吴冬梅 著《皖籍思想家文库·朱熹卷》出版暨后记

本书分前言、本论和文选。前言主要聚焦于总述朱子精致、思辨、丰富的理学思想体系,概括介绍本书系统而精炼的写作特点。本论包括朱子生平简介、思想研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价值。生平方面,力求做到简明扼要,以朱子的哲学思想

【许石林】躁急这种脾气,只适合用于君子之间

不得不说,这不是费先生一个人的问题,这是白话文运动以后文化名家普遍的尴尬,时过境迁,他们曾经精彩的文字,今天的人读起来不顺了。原因主要是白话文是文话一体,变化太快,必然出现这种情况。

【田飞龙】港澳应充分认识中共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观发展观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了港澳回归的历史,以及香港局势出现严峻局面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朱汉民】中道:从《六经》原典到儒家诸子

《六经》原典的“中”与“礼”密切联系,具有宗教禁忌与实践理性一体化的思想特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诸子进一步从《六经》的“中”提升为“中庸之道”。儒家诸子在建构中庸之道思想体系时,保留了与《六经》之“礼”相通的实践型特点,形成了儒家中道独有的思想特色,它既是主客合一的,也是知行合一的,还是天人合一的。中道在中国传统思···

【杨朝明】《论语·子路》 ——为政在人,选贤举能

《子路》是《论语》的第十三篇。如果《论语》分为上、下两部的话,下半部的第一篇《先进》,讲的是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在孔门弟子集体出场之后,就是《颜渊》篇,《颜渊》之后就是《子路》篇。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孔子家语》,《孔子家语》第十八篇是《颜回》,第十九篇是《子路》,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吗?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