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人成与礼术合一构成了荀子养生思想的两大支柱。其中,天生人成是荀子养生之道的基石,指向了其养生的丰富层面——身、心、性、情、欲。礼术合一是荀子养生之道的具体下贯与落实,指向了养生的具体理论。具体言之,礼术合一包含了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礼以制欲的中和养生之道以及中和以养气、床笫之私有度、莫善于诚、虚壹而静等诸多···
董仲舒在两汉经学中有着奠基性的地位。正是因为他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思想才使得儒家由先秦的一家之学变为西汉政治的独尊之学,从而对两汉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儒家经学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儒家经学对于当时的政治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维是不可避免要在实践的层面上废弃掉的,但另一方面,现代科技思维也不负责解决生命的意义、精神世界的依托这样的终极问题。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是不可能全盘西化的,因此,是否有可能用现代科技思维这种最为有效的“格物”方式,去填补阳明心学中在认知外物上的局限和困难,是很值得探讨的问···
“灾妖不胜善政”,这话出自孔子之口,可谓明确而响亮。天灾地妖、诡异反常给世人以儆戒警醒,因此人不能坐待“天命”。人之敬慎,要体现在行动中。越是敬慎,越要积极主动。灾难纷至沓来,容易击垮理性,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让光照进黑暗,要从容机智,以国家的行动力,形成凝聚力、抗灾力。
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上巳节。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上巳日,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在这一天,要举行祓禊仪式。
疫情期间,复工的人们执行分餐制以防范交叉感染。其实,在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而西方文明中最早的饮食文化则是合餐。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
3月26日,农历“三月三”原称上巳节,广西南宁孔庙博物馆开展“三月三”汉服雅集活动。
今天的江苏省苏州中学位于繁华的苏州姑苏区,300多年前,它却有另外一个名字——紫阳书院。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建筑已然没有当年的模样。但是,校园内一块石碑上,由乾隆皇帝亲手题写的四个大字“紫阳书院”却提醒人们,这儿就是在江南久负盛名、传承江南文脉的紫阳书院。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
陆象山以“发明本心”为入手的“心即理”才代表着理学思潮的一个主体性转向。由此之后,理学天人合一的任务才能真正进入人生道德实践的范围;而从吴澄之“合会朱陆”一直到陈白沙之以“自得”言学、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也就代表着从人生道德实践的角度对理学天人合一精神的实现。
今天,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亚洲,亚洲见证了几千年来人类波澜壮阔的文明史。亚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以及亚洲文明内部的对话,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美国涉台立法有可能进一步向“台湾安全”议题升级以及出现“类似建交”的高度迷惑与极限挑战行为,中国对台战略研究与维护主权行动必须转换思维,凝聚人心,申明利害,果敢突破。
全球化和中国于其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使得这种紧张造成的恶果能够越来越迅速地影响全球(这也是这次新冠病毒比SARS影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文化”问题是任何人群迅速致富都会带来的文化差异问题,而不是中国文化的问题。这里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即国家治理的问题。
回到首尔的每一天,仍然在紧盯疫情的动态,目光随着病毒的脚步聚焦钻石公主号、日本、新加坡、韩国、意大利、伊朗、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在这整个过程中,除了紧张、恐慌、惊诧、担忧和悲伤之外,当然也有思考和反省。身处首尔,不免特别关注韩国的经验,故略陈数端。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