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夫子在江南

相较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衢州与孔子的关系鲜为人知。尤其是在政治运动如火如荼的20世纪下半叶,很少有人主动提起,衢州是孔子后裔聚居的地方。以衢州孔氏为中心的“南孔”,是孔子后裔中的一个特殊宗族。它的“特殊”缘于800多年前的一场政治变乱。在这场变乱中,政权南北对立,孔氏家族随之分裂,作为嫡系长孙的一支追随南渡的皇帝来···

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阶段性成果推介会在上海书城举行

12月29日,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阶段性成果推介会在上海书城举行。本次会议由“历代儒家石经文献集成”课题组主办,共有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高校及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课题组已有成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旨在促进学界及社会了解石经研究,推进石经学研究深入发展。

【陈立胜】作为修身学范畴的“独知”概念之形成——朱子慎独工夫新论

在先秦与两汉文献之中,“独知”通常为动词,且有两义,一是“只知道”,或“仅限于知道”,而对其他方面则不知。一是“独自知道”,其他人则不知。

【何俊】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

传统的知识观念仍有待发之覆,有些显见而又核心的问题仍然需要得到圆融的回答,比如,近代中国能够发现并断然接受西方的“科学”,除了社会与历史的外在原因,究竟与传统知识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

【任锋】钱穆的“明夷待访录”

在《明夷待访录》的现代阐释中,钱穆既承继了梨洲的儒家理想精神,在宪制架构下阐扬学校论的现代价值,又对其激进趋向进行了保守化的平实处理,正视秦汉以来政治传统,由此透露出近世立国思维的现代活力。

陈立胜著《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出版暨目录、简介

本书从“身体”与“诠释”两个维度展开论述,通过对特定概念的解剖、具体辩难的分析,揭示了儒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以及儒学思想的演进机制。

张任之著《心性与体知:从现象学到儒家》出版暨前言

本书是在跨文化的视域下的“心性现象学”研究。“心性”这个概念来自东方,主要出自儒学和佛学。

【吴飞】《礼运》首章再考辨

在目前的学术界,康、郭那样的诠释方法已经基本被抛弃了,但究竟该如何理解《礼运》一篇,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礼运》虽然并没有康、郭二先生所认为的那种乌托邦思想,但其中仍然体现出关于礼的演进的重要问题,这在礼学思想中非常重要,而且与汉唐礼学的历史性理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方旭东】分析的儒学:不要做开历史倒车的儒家

近年来,儒学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以其“分析的儒学”而独树一帜。“分析的儒学”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主要观点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方旭东教授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记录,已经方教授审阅。

【倪培民】心性之学与当代儒学的世界化——《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60周···

60年前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四先生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将儒家心性之学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本源和核心。这一观点需要得到认真的质疑和反思: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功夫论,故应以功夫看本体论之必要性,而不是以本体论出发论证其功夫之可能性。

【马克·罗斯】文学研究还有未来吗?——被糟蹋的方法的象征

耶鲁英语教授诺斯的《文学批评的简要政治史》公开表达了对文学批评走向的困惑。其基本问题是文学研究如何逐渐偏离“学院派美学教育项目”,转而拥抱他所说的“历史主义/语境化范式”。在历史主义/语境化范式支配下,文学研究已经变成学习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另一种手段,文学学者首先自认为是学者而非批评家。不是为了自己做实用批评,文学研···

【2019元旦献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西历2019年1月1日新年(孔历二五六九年戊戌冬月廿六日)钟声即将鸣响之际,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吾等儒门之守倡者,兹向所有关切当代中国暨中国文化前途之世人,重温千载之中国圣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此绝非复古固步之自侮,乃返本开新之自明也;此绝非痴人之说梦,乃砥砺奋进正当时也!

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6):康晓光主讲“老龄社会视野下的儒家慈善文化”

会议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颖女士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康晓光先生以“老龄社会视野下的儒家慈善文化”为题做了精彩演讲。

赵金刚著《朱熹的历史观》出版暨简介、目录

哲学家朱熹如何思考历史世界?朱子对历史的思考,与他的理气论哲学基础有怎样的关联?王霸义利、三代汉唐如何在天理的视域中,既关联着理气、理势的形上思考,又具体指向了朱子生活的现实世界?

杨逢彬著《孟子新注新译(繁体版)》出版暨目录、简介

《孟子新注新譯》是《论语新注新译》的姊妹篇,同样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108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