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是中国古典文明的重要基石。为推动海内外礼学研究,促进彼此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路径,11月10—11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耻辱刑作为一种独特的刑罚种类,常以特殊标识使受刑人蒙受羞辱,并将这种羞辱加以公示广告,借助受刑人内心耻辱痛楚和大众观睹恐惧来达到惩阻和预防犯罪的目的。这类刑罚能在中国产生并存在几千年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有深层次的原因和基础。
《贤能政治》出版后引起读者的广泛讨论和评价。作者在文中对黄玉顺、刘京希、章永乐、曹峰四位学者的评论做出了回应。首先为“垂直的民主尚贤制”辩护,列举了在中国实行这种制度的四大理由,并解释了不能实行选举民主制的原因,指出黄、刘评论中的缺陷。接着作者提出了依靠毛时代和道家资源纠正贤能政治缺陷的可能性。
前几天,意大利某“奢侈品”品牌发布了一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视频,短片的内容是展示“如何用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来吃意大利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不知主旨是想表达中西文化的融合,还是讥讽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这个特LOW的广告现在已经引发了轩然大波,我们且不去理它,不过借这次全民关注的机会,我想普及一下宋朝人餐桌···
从事戏曲工作的悠然先生,看了网络上报道某某演出活马上台版《霸王别姬》,给我发微信—— 我快脑淤血了,别人演还好,这可是某某啊!他一开这个口子,会有一批人跟风,我又想起了你那句话:只需要一心继承就好,不需要你半点的创新转化,真的继承下来了,创新转化自在其中!
万仞宫墙、孔庙、孔府……这一处处历史古迹,都是济宁人耳熟能详的景点,也已成为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近年来,济宁利用孔孟故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
清华简《程寤》的发表,为讨论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引起了国内外汉学界极大的兴趣。近日,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访问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办的“王国维学术讲座”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多年读书治学,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中,痛感中国文化长期遭到人们的误读误解,遂将兴趣转移到了传统文化义理系统的梳理。但任何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文化,都是需要载体的,于是我便调入贵州大学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目的是通过书院办学模式来坚守自己的人文理想,更重要的是向世人昭示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传统儒学重“亲亲”,不仅视之为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推仁爱及于他人,乃至于万物的为政之君德的根基。故有子以孝悌为行仁之本,认为若不能孝悌于其亲,则既能忍于亲,则孰不可忍!故而以为仁德之存,必以孝亲为始,而后方能推爱及于他人,故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惊闻香港刘乃强先生病逝,第一感觉是:一个战士倒下了。刘乃强先生是香港社会少有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者,他不仅在政治立场上有高度的原则性及坚定性,更关键的是知行合一,具有战略眼光、丰富知识及立足高远的论述责任感。在全国港澳研究会的微信群中,我每天最看重的就是先生的千字短文。
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并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同《孔子改制考》一样,该书之作,是试图为其维新变法思想作进一步的理论论证。
此书实为南海变法之理论依据,“有为政治上变法维新之主张,实本于此”;其影响之大,较《新学伪经考》尤甚,故梁启超比于“火山大喷火”、“大地震”。
“一国之政观于酒,一家之政观于齑。”在日子最穷困的少时,记忆中也有葱、韭、蒜吃,而葱尤为常见。
任老师“保守宪制”、“治体”等提法,更能直观明了地揭示儒家思想对于当下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说,宪制结构的公共意识,并非西方独有,而且是中国自古已有,虽然与西方不同,二者的同异可以“家族相似”来说明。
《周易》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地位尊崇,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