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调和孟荀论,与荀子犯的是同一个错误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11-29 18:53:3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原标题:再论孟荀不可调和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初十日戊午

         耶稣2017年11月27日

 

学界流行孟荀调和论。要调和孟荀,就要为荀子性恶论辩护。辩护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认为荀子性恶论是正确的,比孟子性善论更加符合人性之实;二是认为荀子并非性恶论者,荀子所说的性并非本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辩护,都要否定理学家和历代大儒对荀子性恶论的批判。儒家学者齐义虎博士说:

 

“荀子言生之谓性,只是自然属性,而不是本质属性,这一点孟荀大不同。至于宋儒,暗用其说而贬低其人,不过是为了抬高孟子罢了,门户之见甚无味也。”

 

如此研判程朱诸儒,义虎真虎威也。这段话从学术品格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否定了二程、朱熹等宋儒。“暗用其说而贬低其人”、“门户之见”之斥责,是对宋儒学术品格的否定;认为荀子之性所指非本质属性,意谓批评荀子是误解了荀子,这是对宋儒理解能力的否定。

 

其实,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指的就是本性。《荀子•正名篇》中给“性”下了两个定义,其一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意指生命本质,即本性。宋儒和历代批荀派没有误读和冤枉荀子。

 

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生之所以然者,指生命之根源、之本质,即“道心惟微”之道心,“明明德”之明德,“天命之谓性”之天命……这个东西是超越善恶分别、纯一无对的至善,具有先天性。借用荀子的话说:人之性善,其恶者伪也。恶才是“人为”的。

 

不仅荀子,古来所有人性论,包括性善论、性恶论、无善无恶论和善恶调和论,都是就本性而言,都不会限于习性而论。盖习性有善有恶,是常识之常识,完全没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人类恶念恶意恶言恶行无穷无尽,可谓恶习深重。一个傻子只要还没有傻透,也会知道和承认人间有恶,人性有恶。

 

不仅荀子,中西所有性恶论者不明本性,不知本性至善、习性易恶之人性真理。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的学说,无论是哲学、神学、道德学、政治学,都是大本已失的不良学说。若是付诸于政治实践,必然导出恶政恶制恶法来。

 

有必要澄清一个非常流行的误解,认为民主自由奠基于性恶论。民主自由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及哲学背景人本主义虽无明确系统的人性论,但西方人本主义、自由主义诸大腕,对人性中的善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仁本主义是性善论,人本主义则是偏向性善论的准性善论。

 

我说过,有孔孟在,荀子便是赘疣。只不过,荀子毕竟懂得礼的重要性,懂得以孔子为学术至尊,比法家和古今种种邪说固然好得多,比起佛道和自由主义来,也有其优点。故不妨定位为儒门外道,予以一定的认可。但儒生必须明白,孟子才是儒门正宗、儒家正道,荀子在学术上完全不具备与孟子平起平坐的资格。

 

性恶论从本质上否定了人性的美好、人格的高贵和人道的尊严,是对生命、对人类的根本性轻蔑,与性善论背道而驰。调和孟荀论,为荀子辩护,纯属杂家之见,与荀子犯的是同一个错误:不识本性,不知本性至善。

 

同时,对于批荀的宋儒和历代大儒的道德品格和学术眼光的质疑否定,暴露了彼辈学术之无根骄妄,与荀子一脉相承。荀子本身就很骄妄,在《非十二子》中诋毁子思、孟子之学术,诬蔑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堪称大妄语。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