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伍万里应该如何成长? ——观影片《长津湖》有感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1-10-13 02:02:14
标签:《长津湖》、伍万里
曾海军

作者简介:曾海军,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切磋集》系列书系主编,著有《神明易道:〈周易•系辞〉解释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诸子时代的秩序追寻——晚周哲学论集》(巴蜀书社2017年)。

伍万里应该如何成长?

——观影片《长津湖》有感

作者:曾海军

来源:“钦明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九月初一日丁亥

          耶稣2021年10月6日

 

还没看影片《长津湖》之前,就已经看到不少相关的评论。

 

很多人都会说三小时太长,里面讲伍万里的成长过程显得很拖沓,完全可以多删减一些,让节奏变得更紧凑。

 

我看过之后,不是觉得这个成长过程讲得很拖沓,而是认为没讲好。

 

我甚至怀疑几位导演之间未必能达成共识,像这种战争中的成长故事应该如何讲,关键是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伍万里是个野小孩,跟着哥哥上了朝鲜战场,怀揣着一个想当战斗英雄的梦,并且奔向打死二十个美国鬼子的“小目标”。

 

这个基本预设没问题,能讲清楚他的英雄梦如何发生变化,也是好的。

 

作为一个士兵的成长,先是战争经历中的变化,影片在这方面交代还比较清楚。

 

他最初看到被炸死的战士感到很恐惧,后来又拿着尖刀对着美国士兵下不了手,经过了生死搏斗,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血与火的洗礼,他终于成长起来了,不但投弹投得很顺溜,甚至还杀红了眼。

 

但伍万里的成长肯定不能只表现在战斗经验的积累与熟练上,从下不了手到杀顺了手,显然不能算真正的成长。

 

影片对这一点也有清楚的意识,因此在伍万里枪杀已经中弹的美国统领时,被一旁的哥哥拦住了,说是有时候不得不杀,有时候可以不杀。

 

这个意思也可以有,只是很一般,而且并不特别属于“我们的”。

 

 

 

在伍万里刚刚进入部队时,问他为什么要当兵,他转述了母亲的意思,说是共产党刚给他们家分了田土,现在又要被人夺去了,这事不能答应,所以要他来当兵。

 

这个意思在动员会上被用来鼓舞士气,但影片很快交代,伍万里出来当兵并未告诉父母,可见是他编的。

 

虽说不是伍万里的真话,这个意思应该有根据,只是确实不能贯彻战争需要捍卫的理由。

 

因为我们的田土不是私有制,无法成为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

 

伍万里后来又在火车上被问,为什么要当兵,他说想要哥哥瞧得起,这大概是他想当英雄的原因。

 

怎样才能让他的这个理由得到升华,决定了他是否真的成长了。

 

被哥哥瞧得起不算什么,关键要被敌人瞧得起,这个意思可以说,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被敌人瞧得起,这个需要有交代。

 

关乎伍万里成长最重要的一个细节,是号称“打不死的英雄”严肃地向他说道,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无数默默战死的士兵,就不配称英雄吗?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另一个场合有人纠正伍万里说,上了战场就是英雄。

 

改变伍万里这种想当英雄的想法,是他成长的第一步,影片对这一步交代得比较清楚。

 

然而,就没有了下一步,“打不死的英雄”否定了伍万里的想法,能正面告诉他的又是什么呢?

 

估计导演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说出一个不痛不痒的所谓“军人的荣誉”。

 

这个笼统的说法无助于伍万里的成长,什么是军人的荣誉,本身需要有太多的解释。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或许已经成功地让敌人瞧得起了,影片最后让美国统领向冰冻至死的中国战士敬礼,大概就在交代这个意思。

 

志愿军在战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敢拼,有狠劲,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能以血气之勇让敌人瞧得起、乃至感到害怕,这就够了,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在没有硝烟的对抗中,这样就远远不够。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对抗,为何要誓死战斗到底,这个必须要能说得清楚,不仅要让敌人清楚,更要让我们自己清楚,这样才能真正成长。

 

什么是军人的荣誉?美国军队跑到朝鲜半岛上耀武扬威,与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拼死拼活,军人皆得荣誉,有什么区别吗?

 

影片中连“中国军人的荣誉”都没能说出来,更遑论中国军人究竟因捍卫什么而荣誉了。

 

 

 

抗美的理由跟抗日还不一样,抗日事关国土,捍卫家园可以高于一切。

 

但抗美的原因复杂、曲折得多,昔日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对于很多人来说,直到今日中美之间形成的对抗格局才有所明白。

 

然而,关键还不在于战略眼光,一衣带水、唇亡齿寒之类的,可能没有那么难判断。

 

很多时候并非眼光问题,在残酷的国力对抗中,看得到但不敢做的时候多了。

 

是什么让一个国家在国力如此贫弱的年代,能倾举国之力对抗最强大的军事国家?

 

不只看到了,更在于敢于做。

 

除了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并且能够凝聚人心、同仇敌忾之外,虽国力贫弱,但胆识还在,气魄未失,有一种经由数千年连绵不绝的文明滋养出来的东西不甘屈服。

 

为何不甘屈服?基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理解。山河破碎、满目苍夷,但理解力还在。

 

人家说了,只是想给你们指出一条更好的路,没想着占你们的土、侵你们的国。

 

你们的路也许有你们的好,但你要说只有你们才有资格指出这样一条道路,这就是对我们数千年文明的玷污。

 

利益有可能是相互的,互惠互利嘛,但尊严不是,你们的自大必然以我们的斯文扫地为代价。

 

大中华还是有点自尊心的,我们纵有千般不是,问题还得我们自己解决。

 

我们跌倒了,得容我们自己爬起来,而不是由你们狂妄自大地践踏一遍,再让你们扶起来。

 

 

 

可能出于专业的敏感,对于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这种名字,我首先想到的是“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或者“王治五千里”,乃至九州观念中的五万里,等等。

 

直接谈疆域可能很敏感,但这也不是今天主权国家的疆域概念,只是中华文明所及的范围而已。

 

如何才能让人家明白并且相信,这完全是一种友善的观念,而非今日主权国家之间你死我活的对抗,这是我们今天需要继续成长的地方。

 

但要想让人家相信,首先我们自己得明白,若连中国军人因捍卫什么而荣誉都说不清楚,伍万里如何可能成长得起来?

 

平时不好好积累传统文化素养,着急忙慌的时候,就简单粗暴地引用一句“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只能让人家徒增误解,而自己永远也成长不起来。

 

九月初一于与文里小区

作者:曾海军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