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年】设立“国学”本科专业首先应明确培养目标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3-21 22:59:59
标签:
曹景年

作者简介:曹景年,男,西历1984年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从事儒家思想与文献方面的研究。编有《忠义中国》(陕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发表《论孟子天命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荀子校释〉疑义举例》、《陈寅恪儒学观之思想理路透视》、《〈孔子家语·后序〉所载孔子后裔事迹新证》等论文。

 

设立“国学”本科专业首先应明确培养目标

作者:曹景年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十三日壬寅

           耶稣2016年3月21日


 

近年来,“国学”甚为流行,不但许多学校设立了“国学院”,教育部也准备上马所谓的“国学”专业。对此,笔者认为设立“国学”本科专业似乎过于草率,首先应该弄明白该专业的培养对象。

 

“国学”一词流行于清末民初,当时成立了不少“国学研究会”、“国学保存会”等组织。“国学”者,中国固有之学问也。“国学”一词,本是因“西学”而生,因当时从西方传来很多新的学问,如物理、化学、工程、科技等等,都是中国传统学问闻所未闻的,为与这些新的学问相抗衡,故将中国传统的学问统称为“国学”,以此来说明中国传统的学问也有其价值所在。

 

但如同“西学”本身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一样,“国学”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同不能在大学设立“西学”本科专业一样,同样也不应设立“国学”本科专业。无论国学还是西学,都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而是许多学问的合称。国学涵盖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学问,它本身就是个大杂烩。第一,内容杂,其中涉及的学科门类非常之多,许多甚至是绝不相关的,如中医与史学,书画与地理,这些都是国学,把这么多绝不相关的东西放到国学的名目下进行教学,最后能教出什么学生来?我看结果必然是似驴似马、非驴非马。第二,内容多,国学的每一门学问,即使是一门很小的学问,都有一大批典籍。我们姑且不以经、史、子、集等大的部类来分,比如小学中的文字学,其学科经典,起码就有《尔雅》、《说文》两部,《说文》如果加上段注,就是一门很深的大学问,段玉裁此书耗二十七年写成,学者不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根本入不了此门,这还仅仅是文字学中“说文学”这个国学中很小的一个门类而已,如果大而言之,经学,经学中的春秋学,春秋学中的左传学,哪一门学问是简单的?国学门类庞杂,典籍浩如烟海,“国学”专业到底要学什么?今天学中医,明天学书画?今天看《说文》,明天看《史记》?这又是一心几用了?短短的四年本科能学到什么?我恐怕,四年下来,学生可能只学到几个书名,或者学一堆概论如《经学概论》、《史学概论》、《儒学概论》、《文学概论》等等,连一本真正的国学经典也读不了。因此,就一般的意义上看,“国学”专业的设置是没有什么必要的。

 

不过,如果按照官方的说法,设立“国学”专业是因为目前国学方面的教师缺口大,并且据说国学教育相关内容正在设计中,未来这方面会完善起来,那么,所谓的“国学”专业,就只是(或大部分是)一个中小学教学的问题,则此专业就不应该称为“国学专业”,而应该称为“国学教育”专业,目标是培养传授国学基本知识的教学人才,而非国学研究的研究型人才,该专业应该设在师范类学校,而不是一般的研究型学校。

 

对于教学人才与研究人才,要区别对待,而不能混淆。研究型人才,重在专门;教学人才,重在广博,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培养模式。对于研究型人才,要术业有专攻,学问贵专不贵博,想什么都知道,到最后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想研究国学哪一方面,就读哪一方面的书,心不要太大,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最初选的方向越小越好,比如研究史学,可选汉代史,再进而研读《汉书》,能真正把《汉书》读明白,恐怕四年也未必够吧。因此,以所谓的“国学”专业培养研究型人才是龃龉难通的。对于教国学的老师,则要求他们国学知识面尽量广博一些,而对精深方面的要求则未必太高,国学教育专业应该就是完成这项培养工作的。现在据官方说法,竟要求教学人才“应该精通儒释道兵医艺多个门类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精通“儒释道兵医艺”,这话未免太大,不要说普通的所谓国学教师,资深的国学教授,谁敢说精通这六门?甚至有几个敢说精通其中一门的?这未免对国学教师的要求过高。其实不但“精通”不可能,“粗通”也很难,顶多是“了解”。

 

总之,在大学里,不应该普遍设立“国学”专业,而应在有关的师范类院校有选择性地设立“国学教育”专业,培养中小学的教学人才。而对于发展国学研究,设立国学院、国学研究院等机构,在下面再细分方向、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又因为国学核心的内容,在文史哲诸系科都已存在,加强这些系科的研究力量,也是很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