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任何人物原型,一入戏,没有不受人亵渎冒犯甚至狎猥的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许石林】国足输给越南,是好事儿!

其实,文化比体育强大。体育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我曾经说,我如果当校长(其实只有教育部长才可以),体育一定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体育对一个人来说,终生乃至世代受益。我看一个年轻人,先看他身体好不好,有没有掌握一两种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许石林】你这哪儿是走亲戚啊?你分明是朝圣、拜庙、上坟啊!

某视频拍作者自己的家乡,山区雪景,路上来来往往提着礼物拜年走亲戚的路人,画面和美动人,女声配音为河南方言:“家乡啥都好,就是人心不好:嫌你穷,怕你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许石林】过年不得不跟亲戚往来,怎么和亲戚往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陕西人过事,招待朋友,叫接朋亲,最接近古代“五伦”语意。红白喜事,事主请乐队按照亲戚的辈分次序迎接,不能越次。只有朋亲随来随迎,可以插队。总之,对待朋亲格外优渥敬重。朋友之亲,非血亲,故需格外重视。血亲是无选择的亲情,正因为有此血缘,彼此就多了一份担待。

【许石林】春晚正式开启“元宇宙欢乐模式”

刷到姜昆的尬相声,倒是收获太多欢乐一一视频底下的评论区,简直人才济济,太欢乐了!值得时不时再去看看更新。看来春晚新模式产生了:除夕夜展现的,只是其一半,另一半的欢乐要观众自己开发——这种“元宇宙式”春晚太精准公平了,人根据自己的天份、学识、才情、审美去兑现快乐。求欢乐如撞钟,你有多大力气,就能收获相应分贝的钟声。

【许石林】田英章派是才气不足,丑吼吼派是心术不正

自媒体泛滥以来,人心尽逞偷私,意必固我四病公然倡行,是非曲直遂为之泯灭。如近年频见书法公号屡推蔡京、康生字,大惊小怪,纵情挥洒,无尽赞扬,既称扬其书之美,乃示史籍书史之不公。此真浅薄妄言耳!岂不知,自古无奸不才,大奸必大才。朱子曾与人言尝学曹孟德书,人讥其学汉之奸雄。

【许石林】SOHO是非常令人恶心的名字,改为“搜候”算是很难为人、很客气了

什么时候把深圳的“kk猫”、“抠抠扒”也责令改正?因为这两个破洋字母名,我从不主动约人到那两个地方去见面、吃饭,不得不办事,也是能避开尽量避开,总觉得这种名字对别人说不出口,一想起来就觉得很臊,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还一直担心:北方那些老年人来深圳,又不说普通话,如果请他们到这地方吃饭游玩,怎么给他们说这两个名字···

【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

【许石林】抄书之余而已 ——中华历代经典读书箴言选

我读书,所幸自来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读辞书,捧着一本字典、词典,津津有味能在火车上从广州读到北京。我读有注解的经史子集,也往往是先读注解,然后读原文,喜欢那种将字词掌握之后的阅读畅快感;二是喜欢抄书,曾经羡慕诗人,一个学期抄诗十四本。

【许石林】哪里有淳善厚美的风俗,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的视频,讲理工男该如何读书,他批评张载的“为往圣继承绝学”之说:“这句话泄露了张载读书的境界:他(张载)只是为往圣继承人家的学问,那么注定了他在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去创造新的学问。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今天尤其是理工人才读书的时候要避免的。

【许石林】这就是“乡土中国” ——它土,却不愚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许石林】今天的艺人,越是名角,大致的通病,就是不得体

眉户《梁秋燕》,是渭南地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的现代戏,宣扬婚姻自主,这个戏至今全剧演出,估计仍能满座。其中的主要唱段已经成为陕西戏曲现代戏听众喜闻乐见的熟悉唱段。是现代戏剧目中与《刘巧儿》、《朝阳沟》媲美的戏。

【许石林】躁急这种脾气,只适合用于君子之间

不得不说,这不是费先生一个人的问题,这是白话文运动以后文化名家普遍的尴尬,时过境迁,他们曾经精彩的文字,今天的人读起来不顺了。原因主要是白话文是文话一体,变化太快,必然出现这种情况。

【许石林】这就是你我的人生常态:连一句“我不知道”都不会说

今天的婚礼,对娘家妈来说,也应该是略带悲情的。所以说,民间风俗,娘家妈当天不送女,即不到婆婆家参加婚礼,恐怕控制不住,会当场伤感,搅了男家喜事。那些受过传统文化风俗影响的丈母娘,心里即使是高兴,也会克制住自己,不明显表现出兴高采烈那么轻薄。现在的大多数丈母娘傻了吧唧的,女儿结婚,她们倒浓妆艳抹、穿着暴露,举止···

【许石林】你丑你的,请不要拉古人下水

愚以为读古人碑帖,只反复熟读,力争心会原碑帖,参以古人片言只语赏析之词即可。万不可读今人所谓研究论文,伪言废词赘语堆砌,故弄玄虚,扭捏作态、洒狗血,无不穿插攀扯、对比分析、钻打挖钻以矜炫所谓一己创见,令人十分败兴。

【许石林】你还不如说陕北就是蛮夷、不通王化哩

岂不知古人云“优言无邮”?即从前以儒家文化为正统价值的传统社会,一直以来包容一种对儒家的主流价值的调侃甚至近乎亵渎捉弄的东西,都因为一个“戏”字,得以生存,比如戏曲,既承担着儒家高台教化的功能,又同时不规律地夹杂着对儒家价值的调侃乃至近乎反叛。陈忠实大概不会质疑王宝钏吧?王宝钏三击掌断绝父女情,不就是反叛儒家礼教···

【许石林】趾高气昂地践踏礼俗传统,高举“现代性”才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轻易地把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定义为“封建迷信”,是草率的,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风俗礼仪尤其是丧葬祭祀的深义和作用。那种动不动就追根溯源,如考察纸币所产生的历史以证明烧纸钱并非中华古礼固有之俗等等,而不是从义理上体察领会其中精神价值的,貌似科学求实证,实则最迂远不经。

【许石林】还迷信补课?农村识字不全妈妈手抄唐诗三百首,将两个儿子培养成国学才俊

刘氏昆仲,九零后生人,出身河南项城农村,父母务农打工,识字不多但皆仰慕文化。刘父外出打工,每返乡,必携带从各地拣拾之旧书杂志回家。刘母仅小学四年级学历,曾见本家长兄家中有《唐诗三百首》,虽不尽识读,但用记账白纸本,仔细照描照画,把整本《唐诗三百首》照样抄描一遍,教二子念诵。

【许石林】给狗用人的餐具吃饭?摔死她的狗,让她守寡去!

复:吹个牛:要是在我跟前,必摔死这狗,让那婆娘守寡去!这在过去是常识。《礼记·曲礼》云:“毋投与狗骨。”连人吃饭时,都不应该给狗扔骨头,何况与狗同食!我曾应邀去蛇口一富人家吃饭,他家的宠物狗习惯了人吃饭时蹭骨头,我严肃地说不可以!他们把狗关在别的屋去了。蛮夷无礼,该教训就教训。

【许石林】呼吁:大灾当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发国难财者,就地正法!

这就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发不义之财。我宁可淋雨,也不能服从这种行为。当时我就想:一个文明社会,一个良心企业,恰恰应该在此刻降价,而不是抬价。我的想法,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地方实现了,请读者赐告。是的,理想的文明社会是遇灾降价,体现与国同体,仁义礼的高度;一般的平庸社会,即便是不降,也不应涨价,此可理解为行其素行···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