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大转型的准备期 ——东海客厅论时局

即使儒时代,儒门也是参差不齐的,何况杂时代,出现一批红儒、马儒、杂儒,甚至在儒门中暂时性占多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红儒指毛儒,马儒指立足马家的儒家学者,杂儒指儒门杂家。儒家对待马学有两种态度和方式:一是原则上毫不认同,严厉批判;二是儒主马辅,立足儒家,容纳马学。这就是儒门杂家的方式,非正确,但颇有现实意义。

【余东海】宁肯将身入监狱,不将仁法做人情 ——东海客厅论异议

凡异乎马家立场而公开反对、批判之,就属于异议人士或异议分子。异议分子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异,文化、政治立场观点异乎马家;二是议,公开批判。议而不异,那是马家自己人;异而不议,也不算异议分子。异议群体中,自由派最多,其次是耶教徒,其次是儒家。佛教也有,罕见。道家和其它学派宗派未闻。

【余东海】追求黄金事业,开启黄金时代 ——东海客厅论时局

处于左右的夹缝,儒家会很艰难,但无大虞,只要自家争气,也是成长和发展的大好机会。儒家劫后方归,整体上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政治能力都很有限,如果一帆风顺信者盈谷,非儒家之福、中国之幸也。

【余东海】内圣何以开外王 ——东海客厅论圣王

内圣外王说出自庄子,虽为历代儒家所用,只能是方便说。严格地讲,内圣非内,外王非外,道德对政治具有覆盖性和统摄性。儒家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统摄人道之一切,当然包括政治。仁义道德之外焉有政治,圣贤君子之外焉有王道。

【余东海】可以治一国,不能平天下 ——自由主义的优缺点

自由主义优点多多,远远优于极权主义恶制暴政和神本主义的政教合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总结世界饥荒史时说了一个结论:“事实是显著的: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而又保障新闻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无论找到哪里,我们都找不到这一规律的例外。”

【余东海】邪恶势力的特征和宿命 ——东海客厅论因果

所有邪恶势力都有以下共性:冷酷无情,贪婪无度,卑鄙无耻,暴虐无忌,反复无常,以怨报德。以怨报德即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有人指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实:当年大力帮助支持m乃至救过它命的人大多结局很惨。

【余东海】政治不能急转弯 ——东海客厅论文化

我对此以公羊学“文不与而实与”的方式处理。理论上完全不认同,认为儒马没有融合的可能,儒融于马则非儒,马合于儒则非马,此之谓文不与;现实中儒马融合的做法,具有重大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性,是从马时代向儒时代过渡期无法超越的环节,此之谓实与。

【余东海】仁本主义宣言

儒家文化以仁为本,即仁本主义文化。儒家是中华文化的主统和最高代表,中华文明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基本原则,中华特色的五大普世价值。儒家和中华一体两面:中华是儒家的生命寄托,儒家是中华的精神本质。

【余东海】让中国重新伟大

中道文化之所以最伟大,是因为中道文化能造就最伟大的人物、最伟大的政治、最伟大的文明和最伟大的民族。圣贤就是最伟大的人物,王道就是最伟大的政治,中华文明就是最伟大的文明,中华民族就是最伟大的民族。

【余东海】生为君子人,死为中华神 ——东海客厅论君子

孩子与君子都是赤子之心,然而同中有异。孩子的赤子之心是自然性的,会受到污染而变色;君子的赤子之心是文化性的,不受污染,永不蜕化。小节出入或难免,大节绝对不可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虽整个国家吾往矣!

【余东海】内外双修的儒门功夫——东海客厅论修身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为始,治国平天下为终。同时,格致诚正为本,为内圣功夫;齐治平为末,为外王功夫。内外功夫归结于修身。修身是功夫论和本体论的统一,所有人所有事业的根本。修身,不仅要在红尘中修,在一般事上修,更要具体落实到格致诚正齐治平七个条目、三大实践中去,修身济世相辅相成。

【余东海】哀悼余英时先生

惊悉余英时先生逝世,遥致哀思。对先生某些说法不尽认同,曾作有《真理的力量和儒家的自信——与余英时先生商榷》、《儒家应不应该政治化》等文章,某些微言对余先生也有观点异议。但这不影响我对先生的品德的敬佩,最喜欢先生一句话: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余东海】因怯懦而招祸,越怕死反易死 ——东海客厅论哲理

这些冷漠怯懦的马邦人是可耻的,但根本罪责在上,在上层建筑和特权阶级。斯民也,三代可以直道而行,历代也曾十分优秀,也曾英雄豪杰辈出,正人君子无数,为什么到了马家时代,纷纷成了蠢货、贱类和懦夫了呢?毫无疑问,这是拜半个多世纪空前严酷、背天逆理的极权政治所赐!

【余东海】论主权在民和新三权分立 ——东海客厅论儒宪

主权在天论有两大弊端,一是导致民意被忽略或架空,有违“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大义;二是容易被特权阶级利用来维护极权暴政。所有极权主义无不喜欢充当上天的代表,惯于以拥有天命自欺欺人。面对祖伊的劝谏,商纣王就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

【余东海】反对一切集体本位,全面弘扬仁本文化 ——重点批判民族主义

在政治上,集体主义都善于牺牲个体,包括个体的权利、利益和生命。不仅弱势群体容易遭灾受屈,特权阶级也难免受苦受难。在整体上,后者的苦难和后患更为深重,下场普遍悲惨。故东海无数次强调,极权主义没有赢家。 作为一种学说,集体主义蔽于集体而不知人,更不知仁。故集体主义必不讲人权和仁德,讲也是空讲。集体主义之本质就是与···

【余东海】良制是良知的制度化 ——东海客厅论制度

制度并非越先进、越超前越好。盖制度形态与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应性,好制度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与时偕宜。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各有其相应的好制度。《礼运》说,礼时为大,就是强调制度的时代性。故好制度不能太超前,太超前的制度不是好制度。

【余东海】天地之心的第一性征 ——东海客厅论天性

《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余东海】特送上三条原则,汉族主义能持否? ——东海客厅论华夷

并非好东西就可以主义起来。在主义泛滥的时代,有必须主义化者,有不妨主义化者,有不能主义化者。必须自由化者,仁也;不妨主义化者,人也。其余都不能主义化。昊天上帝、性与天道、天地之性、天命之性、天理良知等等名相,与仁同义或近义,故主义起来,可同于仁本主义。仁本主义体现于政治领域,在民与国家、民与社会、民与君主的关···

【余东海】君子之怒、浩然之气和为己之学 ——东海客厅论自心

生气一词很有意思,其义多重,或指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或指人之元气、正气,或指活力、生命力和生机;或指愠怒之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有时候怒气就是正气。正如龙在野厅友所说:“于初始操作层面而言,有一法亦可存养正气。苟非障蔽深者,于腔子里的心有所涵养,而遇艰难时世不公之事,自会生气,此气正是正气。”

【余东海】经学时代和中华政统 ——东海客厅论偏统

杨儒宾先生在《原儒:从帝尧到孔子》一书中,将中国文明史依孔子的出现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孔子之前《六经》所代表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孔子他之后由广义的诸子百家所代表的时代,称为子学时代。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