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以此性此命,燃起三昧真火,洞穿政治黑暗,助推社会转型,照亮中国未来。东海三昧真火是:真情,真理,真相。真情者,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仁爱之情,亲亲仁民爱物之情,民胞物与之情,禹稷己饥己溺之情,伊吕不忍其民涂炭之情也。
不喜欢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技术型、专业型知识分子,可称为专家;自由知识分子和体制知识分子,都可称为学者。只不过性质不同,前一种正善美,后一种大多邪恶丑。专家也一样有正邪之别。自由知识分子又称公共知识分子,有文化人的味道,唯文化度因人而异。
“学术要为政治服务”的观点极端错误。持这种观点,欲不沦为学术乡愿和政治之奴,不可能也。学术为政治服务,必然导致学术和政治共同恶化,极易导致人道灾难。所有极权主义的灾难,既是政治之祸,也是学术之祸。古今中西所有极权暴政背后,必有相应学术的支持和导向。
“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上兴起一股“实现自我价值”风潮,主要意思是说,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有个人的事业,能摆脱贫困地位,有钱有权,功成名就,能买车买房……即便是干净的奋斗成功人士,虽然相比于贪官污吏或反儒派,好很多,然处在一个民不聊生官也不聊生、罪恶遍地的国度里,犹不免自私了些,犹是有愧的。”
良知是德智的圆满统一,其智有四:一、明明德、知天命之智,相当于佛教的大圆镜智;二、自知和知人之智,相当于佛教的平等性智。三、明辨和择法之智,正确辨别是非、正邪、善恶、义利、华夷、人禽、君子小人、圣贤盗贼等,包括正确评判古今中西思想观念和文化体系的是非优劣,不被各种歪理邪说迷惑。此智相当于佛教的妙观察智。四、成···
东海律一条:欠债还钱,欠业债还什么,怎么还,因人因事因业而异,还债内容、算账方式无数无量,非人心所能预测和想象。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有业必报,有债必还。小债小还,大债大还,用种种苦难灾祸乃至生命去还。自己还不完,后代还;此世还不完,后世还!
“希望不是现实的,而是超现实的。希望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我们怀抱某种希望,并不是因为它已经存在于现实之中,我们要在现实中占据一个好位置;我们怀抱某种希望,也不是因为在现实中有一种运动正在向它靠拢,我们要先走一步,提前到达目的地。我们坚守一种希望,是因为我们深信它是好的,是正义的,我们愿意为它而奋斗,我们不···
廣毅厅友说:“儒家不是自由主义的敌人,百年来之中国之最大苦难,在于信奉自由主义的先驱们既没找对敌人,也没认清朋友。于是最后功败垂成,深值反省。”此言甚是。自由派反对儒家,正人志士敌视君子之学、之道、之群体,既是儒家的大悲哀,也是自由派的大悲哀,更是吾民吾国大悲哀。
孝德具有共通性,不少学派宗派都讲孝,但大多讲不到位,不知其道。例如耶教,其十诫中有一条就是要孝敬父母。但耶教的孝敬与儒家的孝道存在本质区别。耶教强调,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家人的爱,不能超过对耶稣的爱。马太福音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东海客厅有厅友认为蒋庆先生对民主事业不仅不支持,而且贬西方为夷狄,大加喝斥。东海特隆重提醒:蒋先生儒门前辈,弘儒辟马,厥功至伟。后生小子若不同意蒋先生观点,不妨异议商榷,不得无礼轻薄!事君事父事师事长辈以及对朋友,礼有不同,精神相通,都离不开尊敬二字。
论及胡适,说好听点,名士风范;说难听点,轻薄子耳。其轻薄表现于学术,于西方文化不求甚解,对儒佛道皆浮光掠影,喜欢信口雌黄。胡适“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之言很好,可惜自己做不到。对于儒家,他怀疑倒非常大胆,求证却毫不小心,常常乱求一通,不通不通。当年曾为其赫赫之名所动,购其《说儒》和《中国哲学史大纲》,一翻之下,大···
言论自由和言论资格有别。例如,任何人都有责备贤者的自由,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责备的资格。关于《春秋》责备贤者,须注意三点:一、责备是指出贤者的不足,前提是肯定贤者之贤;二、《春秋》责备的贤者非中道之贤;三、《春秋》是圣经,圣人所造。《春秋》责备贤者,即圣人责备贤者。
孔子可不可以超越?一言以蔽之,其知识境界可以超越,其外王实践境界可以超越,后人理当超越之。但是,其道德境界、即内圣实践无法超越。圣境无止境,不封顶,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但无论怎样高明神圣,不外乎“从心所欲不逾矩”。换言之,圣德圣境是生命最高境界,无法超越。超越圣人,还是圣人。 以为释尊和老子的道德境界超越孔子,那···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堪称现代最佳史学巨著,然对元清评价过低,亦是一病。清末以来,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泛滥成灾,无限拔高民国、无度吹捧洪杨而极端恶评元清,已成朝野共识,民国诸儒亦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当然,比较国共两党,钱穆先生其病甚微。
作为美国和西方两大文化体系,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的矛盾具有原则性,是美西的内在性和国家精神矛盾。
真理即真正的理。真是真诚、真实,真则不伪;正是正常、正确、正义,正则不邪。真理包括道德真理、社会真理和自然真理。真理可以被发现、实践和弘扬,不能被创造。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步的过程,就是对各种真理发现、实践和弘扬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趋向天理和天理不断彰明光大的过程。
元亨同仁指出:“当前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最大的问题:以西解中、汉话胡说肆虐,缺乏以中国解释中国、以中国解释世界的智慧和能力。”
尊贤嘉善,容众矜不能,既是君子风范,也是王道精神。《论语·子张》记载,关于交友之道,子夏是“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是“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其实,论交友,子夏更正确。容众和矜不能,即包容众人和怜悯无能,这不是交友之道,而是爱民之道。容众就是宽容民众。
大恶无后是一个道德定律和历史规律,此律主要义是大之恶人没有后嗣,血统和家庭无法久传,即俗话说的断子绝孙。引申义有二:一、大恶之人没有后福,其事业没有后继;二、古往今来所有成气候的邪恶势力都没有后福、后续和未来。
儒法不两立,思想上相互对立,实践中相互排斥。儒家本来重视法律,礼制本来涵盖法治,故不需要借助法家作为补充。法家(秦法家)反对仁义,其法是悖道缺德的恶法,于政治和社会有百弊而无一利。儒法互补论,完全不成立,理论实践都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