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伟 高尚君 陈国华】儒家文化与荣氏家族的渊源关系

孔子与荣氏鼻祖荣启期畅谈“三乐”的故事,2500年来一直传唱不衰,也成为“知足常乐”之典;荣氏一世祖荣旂,自幼亲炙洙泗,从游孔子,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与不坠,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荣氏后裔,秉承儒家文化,实业兴国救国,积德行善,扶弱济贫,兼济天下,成为一代儒商。

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苏轼与宋学”专题研讨会纪要

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暨“苏轼与宋学”专题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

湖南郴州“四库全书”《郴州通典》发行

《郴州通典》系统收集整理郴州文献典籍,经编纂团队与出版社编辑密切合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出版《郴州通典·文献总目》(全1册)、《郴州通典·文献精选》(全1册)、《郴州通典·典籍文献》(全186册)、《郴州历代方志集成》(全62册)。为方便读者阅读使用,另编纂出版《郴州通典·提要图录》(全1册)。

书香润校园,四川南充这所中学建了一家书院

1927年,莲花池畔是“南高梦”开始的地方:鸥鹭翔集池北,莲荷丛簇相接,师者十二,学子百余;12位教员里就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员;还有与《礼记·中庸》的为学层次相呼应的校舍名“博学院、慎思院、明辨院、笃学院”……2月1日下午,四川南充第一家校园里的书院在南充高中揭牌,成为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新窗口。

【孔丽】述圣子思传家风

孔子诗礼庭训对孔鲤及后世子孙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自身的行为举止、学识涵养,营造的家庭氛围等,影响也特别大。可惜孔鲤先孔子而去,没能将孔子思想发扬开来。值得欣慰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能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精髓,在思想学术上很有造诣。另一方面,子思作为孔子嫡孙,对孔氏家学的传承、家风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孔···

张清江:朱熹《乞赠陶威公庙额》中的历史、思想与信仰

2024年3月13日,中山大学哲学系2023级研究生“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三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清江副教授主讲“朱熹《乞赠陶威公庙额》中的历史、思想与信仰”,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吴重庆教授主持。

“《大学》通讲”开讲仪式暨第一讲成功举办

3月17日,“《大学》通讲”开讲仪式暨第一讲在孔子研究院国学大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副院长袁汝旭,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为本次通讲开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研究员魏衍华担任与谈嘉宾,活动由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礼乐文明中心副秘书长房伟主持。

【武树臣】儒者柔也——礼乐之师与儒之本色

“儒者柔也”是古人对儒字最经典的注释。“柔”的古字是“揉”“扰”“犪”,本义为“驯扰”即教育约束。“驯扰”是游牧时代先民驯服动物的经验总结。“柔远能迩”体现了远古先民以礼乐教化治国的传统理念。“多需”和“多胥”是殷商的礼乐之师,其职能是通过教授诗歌音乐舞蹈来实行教化。

【余治平】《儒行》篇: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孔子为儒者赋予价值规定的经学文本解读

儒者执持操行,面对货财乐好之利却不亏损道义。有道义充塞于心,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儒者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儒者为道义而生,为道义而死。“往者不悔,来者不豫”则强调儒者须有抓住当下、直击本体的能力和品格。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则是早期儒者队伍自觉告别“小人儒”的···

【连凡】“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

【常达】熊十力大同理论的性质转向——以《读经示要》《乾坤衍》为对比

熊十力的这一转向有着内外两层因素:一方面,熊氏认为孔子晚年坚守大同而弃绝小康,倡导民主革命,他从“体用不二”出发,彻底否定了礼乐与圣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晚年的熊十力处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更加重视社会制度的构建问题。

曾子书院在深圳梧桐山揭牌

3月3日,曾子书院揭牌仪式在深圳梧桐山下举行。揭牌仪式上,“三鼎修身书院”正式更名为“曾子书院”。次日,曾子书院汇聚各地书院院长,举办大湾区书院研讨会,共论书院未来发展。

弯弓如满月,传承千年礼乐 ——孔子文化研究院2023级研究生徐弓坊研学纪实

为更好地学习儒家文化、体悟礼乐精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孔子文化研究院2023级研究生在陈岳老师和传统弓箭“守艺人”徐明坤的带领下,于3月13日在徐弓坊进行了研学活动。

【吳笑非】馬克思和中國的體用

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他自己的体什么用什么,估计他们也不知道吧。如果一定要讲的话,我也要说明,即便是宋明理学,对于我这种治汉学的人,在谈论體用的时候恐怕也会截然相反。所以我这里只是给出一个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體用式的分析,其他人大可以有不同意见。马克思主义自己他们如果听得懂汉语想参与的话,那是他们的事儿。这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统盛衰,予有责焉 ——行义同学曲阜研学总结

这次在山东,有很多新奇的体验,比如说在结冰的湖面上玩,打雪仗之类,还包括饮食方面,算是相当北方特色了,自己曾经在天津都很少这样天天吃面食。

北大“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2024年首讲,陈来主讲“蒙文通中期的理学思想”

2024年1月8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主办的“精神人文主义·云讲堂”系列讲座2024年首讲在线上举行,题目为“蒙文通中期的理学思想”。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高研院学术委员会陈来先生主讲,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王建宝博士主持。

【陈嘉许】《周易》之“易”辨析

《周易》的“易”字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或以蜥蜴为释,或以“三易”(“简易、变易、不易”)或其中的变易为释,或以赏赐为释,或以日出为释,或以太阳旁有云气为释,或以日月为释,等等。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缺憾,就是往往集中在“易”字本身上面,充其量从《系辞》《说卦》等传文找点成说理由,而未能从《周易》经文(卦爻辞原···

【杨万江】论荀学的正统性及其对三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兼论荀学与法家学说的比较

长期以来,认为荀学歧出于儒家正统的说法严重地败坏了荀学的声望,并扭曲了人们对荀学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梳理儒家正统,特别是商政法治传统开始,讨论荀学的道德理论、法权理论、法治市场经济理论和天下理论如何与三代到孔门中正人之价值的儒家正统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以此奠定荀学在儒家正统中的地位。

霍耀宗 著《王制到民时:秦汉月令演变研究》出版

本书以秦汉时期月令演变为研究对象。秦汉社会纷纭复杂,貌似难窥机理,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自然节律赋予其明晰的“时序”结构特征。在大一统建构过程中,丰富实用的经验知识、积极有效的实践尝试、深邃抽象的哲学思辨,推动月令渐趋走向成熟,并在以经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迅速融入经学体系,进而深刻影响了汉代政治生活,形塑了别样的“···

【辛亚民】把握文体特征 探求《周易》 本义

《周易》卦爻辞年代久远,文辞古奥,素来以难解著称,古今学者的解读可谓言人人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卦爻辞自身的特殊“文体”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要探求卦爻辞的确切意蕴,必须把握其“文体特征”。笔者将《周易》卦爻辞的文体特征总结为三点,即象征性、押韵性和多义性,以此尝试对卦爻辞做出符合原意的解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