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的古文字字形,而且保存了汉字的古音古义,是研究上古汉语汉字面貌的最有力的工具。但是《说文解字》一书成书于1900年前,言简意深,古奥难读,需要先了解其基本情况才能入其门径。梁光华教授《〈说文解字〉通识讲义》一书是其在高校多年讲授《说文解字》的讲义,讲述《说文解字》作者,编纂体例,训释、注音方···
本书结合考古发现、辑佚资料、传世文献及学界成果,主要从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的角度入手,着力于理清孟子与汉代四家诗之间的深层渊源,并对《孟子》在汉代《诗》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重新探讨。正文共分五章。章是对孟子与战国秦汉《诗》学发展关系的纵向考察,主要从学术渊源、地缘关系、时代变换与孟子地位变迁三个层面,探···
生活美学是当今社会的关键热词, 时下的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画、美食、汉服、明式家具、收藏、民宿乃至社区规划房产开发家居设计等,无不体现中国生活美学的元素和风尚,这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觉悟和复兴使然。《中国人的生活美学》的出版无疑对当下中国人有极大的及时的学理指导和现实参考价值。
学者作为文化的延续者和守护者,尤其是大学教授,身处学术的重要殿堂,承担传道授业解惑、培育青年的使命,身负传承知识、传播文化的重任,其言行不论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有超出常人的影响。正是因为学者具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学者更应当以正确言行彰显君子风范。
热播影视剧《清平乐》中的范仲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作为中国士大夫的典范,处江湖之远,则兴办学校、兴利除弊、惠泽百姓;居庙堂之高,则革新政令、整饬吏治、改革科举、砥砺士风。宦海沉浮,数进数退,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并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
吾人好言天下,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也。
马一浮先生曰:春秋天子之事,即圣人之事,拨乱反正,用夏变夷,皆是用道而已。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四夷交侵,灾害并至,此危亡之道也。公羊家谓春秋借事明义,此语得之,犹释氏所谓托事表法也。董生谓之因行事加王心。王心者、即义也,理也。邪说暴行,弑父弑君,此何事邪?孔子无位而托二百四十年南面之权,一以义理载之而已。二百···
清代正式定名的岑山书院坐落在山西省静乐县城东北的岑山上,因其地处岑山,故名“岑山书院”。岑山书院是静乐县学教育的发端,是历代名师高徒云集之所,更是英才辈出的摇篮,明代的王希曾、石文绣,清代的李銮宣、李锡书等都曾就读于此,革命先驱高君宇也曾在这里求学。静乐人杰地灵,素以文明礼仪之乡著称,岑山书院功不可没。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所期待的“仪式感”,其实是“仪式”带给我们的“诚敬”与“庄严”,而这一切都源自“仪式”之魂——我们内心的“仁”!
为加快培养造就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从2010年起组织开展“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速成长,逐渐形成了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时的美感,仿佛在冬春交替之际显得尤为分明。实际上,四季变换、节气流转,不仅是斗转星移、时来景异,更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是植根于农业文明的生活之美,将中国人敬天亲地之生活美学渲染得淋漓尽致。
《中国哲学入门》是中国哲学史家冯达文先生的最新力作,这本书写得通俗,但很见功力,凝结了冯先生六十年来的研究心得,尤其体现了他新世纪以来的哲学新见,向大众介绍中国哲学,提高中国人的哲学素养,培育有温度、有情怀、有人文积淀的国民性。本书的特色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整全的视野、平情的了解、鉴古通今的情怀。这三点也正可···
孟子与汉代经学传承的研究,是儒学与经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相关史料,孟子对“六经”传承的贡献应是巨大的。《孟子》中大量引用《诗》《书》即是明证;孟子晚年主要是与弟子们“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史记·孟荀列传》),反映出他是以传经为终生之志的。晚于孟子二十余年的庄子在《庄子·天下》中提到:“其在于《诗》···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随其师康有为流亡海外,定居日本。那时,梁启超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痛定思痛,认为中国之所以不强,其症结便在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帝王家谱而已」这句著名的论断,很多人以为出自五四新青年之口。其实不然,这是1903年梁启超在日本所写的〈新史学〉的开篇语。
教育界許多人都認爲,中國古代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這是不確的。中國古代的教育,至少是從孔子開始,就是面向大眾的,孔子著名的“有教無類”,就是主張教育大眾化。任何人都需要也可以接受教育。孔子的學生,有富人也有窮人。
董仲舒曰:春秋之辞多所况(比拟),是文约而法明。孔子笔削之旨明矣。元代赵汸归纳了孔子“笔削之义”凡八项:一曰存策书之大体(史法),二曰假笔削以行权,三曰变文以示义,四曰辨名实之际,五曰谨内外之辨,六曰特笔以正名,七曰因日月以明类,八曰辞从主人。一言之,春秋存有史法,但更主要的还是孔子作春秋之“书法”。史迁《孔子世···
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曾经将礼的意义归纳为三点:对于共同体而言,礼意味着秩序;对于人际交往而言,礼意味着尊重;对于个体而言,礼意味着教养。毫无疑问,礼在今日依然不可或缺。几十年前,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就呼吁:要“大兴礼乐教化,从人的性情根本处入手,陶养涵育一片天机活泼而和乐···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欧美所藏中文古籍之调查、编目与研究皆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出现了一批书志、书目与相关研究,欧美地区收藏汉文古籍较多的图书馆通过各种书志、书目将其藏品公诸于世。张宝三教授所编之《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志·经部》即在此一背景之下产生。本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所藏汉籍的善本书志,收录经部汉籍284···
焦循的著述,清代曾两次结集刊刻。第一次为道光六年(1826)家刻本《焦氏丛书》,在尽力刻峻《易学三书》四十卷与《孟子正义》三十卷之外,包括此前所刻七种: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群经宫室图》,嘉庆四年(1799)刻《里堂学算记》十六卷,嘉庆十三年(1808)刻《北湖小志》六卷,道光六年(1826)刻《易话》《易广记》和《六经补···
焦循的史学贡献,首先体现在对其家乡,也就是扬州的地方志和地方文献的编纂上。嘉庆十一年,受时任扬州知府伊秉绶的邀请,焦循开始承担《扬州图经》《扬州文萃》和《扬州府志》的编纂工作。面对这一颇为繁重的工作,焦循先是将扬州地区的地理沿革、山川名胜、名人奇事、金石艺文等等,全都仔细地整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