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承办的《大唐开元礼》工作坊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尼山学者程奇立教授,韩国新罗大学校历史教育科金正植教授,韩国安东大学校东洋哲学科全圣健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讲师郭超颖博士、曲阜国学院、母爱书院及孔子研究院学者等70余人参加了工···
在文学史上,从地域视角审视学术嬗变、揭示学术特征,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如《汉书·地理志》《隋书·文学传序》将古代文化及文学分立南北两大区域,或在历史流变中揭示地域文学风貌,或在复古论框架下透视技法差异,且大多在宗经征圣、文以载道的传统范式中梳理学术谱系,追溯源流脉络。
《新礼乐》创刊于2018年,由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主办,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协办。采用以书代刊形式,每年出版一辑,本期为第二辑,欢迎学界同仁惠赐稿件。
糖是近些年才成为人健康的威胁的,中国的节日美食,正在经历一个变革,慢慢地变,变的趋势就是少油、少肉、轻糖。这就说明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有人说,既然生活水平在提高,为什么现在的人还对生活有那么多抱怨。这就是不懂人情天理,好生活应该包括容纳抱怨,“学然后知不足”,同理,会生活了,才知道生活还有多少不满意嘛。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虽然对孔子重建“乐”、“乐教”之功绩有普遍承认,却对孔子如何重建、甚至提拔“乐”、“乐教”缺乏系统整理与说明。有鉴于此,本文将分三节展开对孔子重建“乐”、“乐教”的讨论。首先,我们以“作乐”、“奏乐”、“赏乐”三分的结构,重建对先秦“乐坏”现象的解释。
如果从一个大视野来看,儒学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至少是东亚(中日韩以及越南)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传统。学术界、文化界对儒学对东亚社会的塑造作用以及对东亚价值观的形成极为重视。可以说,儒学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更是东亚共同的文化。
中国传统书院诞生至今,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流转。作为我国著名的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分别经历过怎样的变迁?
本篇仅作为当事人,回顾一下当时儒家名号的背后意图。也希望更多亲历者回忆和探究。
儒家邮报
《朱陈王霸之辨义疏》一书博采众长,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立足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以陈朱书信为研究主体,采用逐段义疏的方式,阐发义理,围绕朱陈二人关于王霸之辨、道与历史关系、心性等问题做深入阐发,回应前人研究问题,旁采朱陈其他相关书信文章语录为论证,并且作案语总结,以期对中国传统中政治、德性与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再做思···
5月10日上午,由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主办、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一期慈善大讲堂在深圳大学科技楼第二报告厅举行,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担任主讲嘉宾,他以“儒家慈善观:理念与实践”为主题,探讨儒家慈善文化思想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公益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现代···
现代儒学的开展以来自西方的哲学思考为主要方法,归属于遭遇古今变革的中国启蒙时代。既然现代儒学关乎现代中国人对本族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那么,以哲学为其主流形态的现代儒学在思想界发生的巨大影响表明来自西方的哲学思考已然成为现代中国人自我认知、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工具。
海外网5月14日电最近,韩国申请将9座建于朝鲜王朝时期的“韩国书院”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最终结果在6月底才能敲定,但韩媒认为,申遗成功大局已定,儒家遗迹——“韩国书院”有望成为韩国第14处世界文化遗产。
无论母亲节的文化背景如何,选在凯风自南的初夏是合乎《诗经》古义的。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国著名学者、一代醇儒,在当时政界、学界、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担任晚清商部、邮传部要职,熟识朝政与外事;后担任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精通传统学术,并深明新学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确而深远的文化关怀;倡导“读经救国”、慈孝仁义,保存国粹之余,更推陈出新,以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
疑经之风在北宋前就已悄然吹起。朱维铮的《中国经学史十讲》认为其源于唐宋之际的经学革新运动,而张富祥的《宋代文献学研究》则认为文献学意义上的疑古辨伪萌芽于先秦时期,但真正形成一种思潮还是在两宋时期。
2019年5月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知识产权出版社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暨“德性文明”书系著作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近30名专家学者与会,知识产权出版社赵军编辑主持。
2019年5月5日,“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研···
那么,什么是孔子所发现的“道之易”呢?据学者考证,此章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孔子家语·颜回》等联系紧密,然对比文本可见所论并非一事。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自唐以前无别行之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五),湮没无闻。为什么到了宋代,《大学》能够一跃而为“四书”之首,成为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修身立德、治国平天下的纲领性经典?这与宋代《大学》诠释理路的转向,以及朱熹对《大学》的创造性阐释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