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四川大学“中国史青年沙龙”(第一期)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召开。本期所讨论的主题是“钱穆与五四运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瞿骏教授担任引言人。本文为瞿骏教授的演讲纪要。
从2010年至2018年,清华简以一年一辑的速度公布出版整理成果,这在同类规模的出土文献中是尚无先例的。2300多枚清华简,整个整理出版过程将耗时15年,目前进度虽已过半,但无论对于清华简整理团队还是中西书局而言,每一辑整理报告都是一次新的巨大挑战,可谓任重而道远。
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是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是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心理、政治信条、艺术准则、智慧要求。所以,和谐的信念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根基。
《思复堂遗诗》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的母亲陈卓仙(字大任,1887-1964)的传世诗集。杜维明、郭齐勇、张祥龙、杨儒宾教授欣然作序,杨祖汉先生盛情推荐,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秦燕春副研究员作了详尽的笺注,针对诗集重新考证编年,校订错讹,针对现代读者的情况,对难懂字词与引用典故逐一笺注。
《中庸》者,细述儒家“修身”以“致天”,阐释“圣人之道”者也。《中庸》假《诗》以嘉明王、讽昏君,以彰“圣王之道”。“德輶如毛”,“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二句尤得此意。
学界多知郭璞在玄学、游仙诗及训诂学等方面的建树,而甚少关注其《诗经》学之成就。郭璞曾著《毛诗拾遗》《毛诗略》两部《诗》学著作,又注《尔雅》等书,其中有较多引《诗》材料。郭氏的《诗》学著作皆亡佚,清人马国翰从诸书中辑录郭璞《毛诗拾遗》佚文7条,其中或掺杂《毛诗略》佚文。结合其《毛诗拾遗》佚文及《尔雅注》引《诗》···
关于理学与文学的关系,学界过去观照的重点往往在于理学的话语权力对文学的消极影响。其实,当理学的时代过去以后,人们应该更为客观地观赏理学诗人留下的辉光。就像人们在狂澜汹涌的海上风暴过去以后,看到的是海上日出的辉煌景象。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五代后周时改为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北宋时期,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长期从事学术活动的地方,逐渐成为宋明理学的学术重地。
“鹅湖之辩”不仅是一场哲学领域的两极碰撞,更是儒学名家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如何对待思想差异性的生动一课。这场辩论所碰撞出精神价值内化成为鹅湖书院延续至今的文化命脉。
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依然氤氲着书卷墨香。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豢养白鹿而得名。1179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深感惋惜,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
书院传承“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将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坚持德育首位,首先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教授他人明白做人、践行做人的道理。书院还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传授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政治理想。
中新网沧州12月5日电(记者 陈林 艾广德)在《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故里河北沧州,一些书法艺术工作者正在重抄《四库全书》。这部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丛书,共收录书籍3500多种,7.9万卷,分装3.6万册。因全书按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名“四库”。
儒家网已经发展成为公认的儒门公器,对于儒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儒门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一个思想争论的公共空间。它本身作为儒家整个教化系统的一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各种儒门教化体系一起共同促进文化复兴。
荀子“义”概念的一项主要意涵是“上下有差”。礼义建构并维持了此种差等社会,也确定了社会成员的“分义”,亦即他们的位阶、角色和职业等及其相应之义务与权利。荀子虽然认为“上下有差”乃天下通义,但上下位阶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流通升降,其原则在于礼义、德性、贤能等,而这是每个人凭其天赋之人性能力与后天之修为皆能成就的。这···
春秋时代的“义勇”观念皆与广义的君臣之义有关,析而言之,则可分为三类:其一,在主君蒙难的事件中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趋君之难;其二,在被动卷入乱臣贼子叛乱事件中,在受到后者威逼与利诱时严别“义利”之辨并守死善道;其三,在家国忠孝公私发生冲突时,一般选择先履行家庭义务或克服个人性情,然后以死成全公义。
许多人习惯将现在的高考比附为古代的科举,其实公务员考试更像是科举,因为它们选拔的都是公职人员。好,今天就来说说中国发明的科举制度。
呜呼,盖君子所遇于世者,以其时也。稽之古史,怀抱经纬、用行舍藏,累累如丧家之狗者有之;文饰金玉、草莽其中,赫然尸位于公卿者有之。此特以智才得其所宜乎?非也,以其遇于时也。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学·理学·心学” ,参考议题有:理学·心学与宋明时期社会生活;理学心学与宋明时期文学艺术;理学心学与近现代中国思想;国医·国药与理学·心学的关系。论坛共收到沪上以及其他地区博士后、博士、硕士论文近40余篇,组委会筛选了17名同学参会。
以“国学与经学”为核心主题,2018年11月24-25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历史系承办的第二届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11月18日下午,“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典礼现场揭晓了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奖”的获奖名单。四川大学古籍所《儒藏》系列成果《儒学文献通论》,《巴蜀全书》阶段性成果《宋会要辑稿》以及宗教授所卿希泰教授主编、詹石窗教授副主编的《中国道教思想史》(4卷)获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