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理论作为中华民族统一体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其一旦产生,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和发展就会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孟子在《梁惠王章句》篇中由齐宣王的恻隐之心进一步探讨了行仁政而王的普遍的人性基础,由“人人皆可为圣人”到“国君皆可为圣王”,鼓励齐宣王推恩于百姓,与民同乐,从而“王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提及“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它阐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读书人指明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朱熹一生编纂各类著作20余种,其用力、费时无疑非《四书章句集注》莫属,对后世影响最大也要数《四书章句集注》,然而传刻最多、流布最广的著作却可能是《近思录》。时至今日,在高校里中国哲学专业宋明理学原典选读的课程,学者往往直接采用《近思录》作为选读教材,无疑《近思录》是最佳的现成选本,不必他求。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旅行,四川的确是最值得一游的地方之一,特别是成都。大家都知道,成都人讲求生活之闲适,喜宴游玩乐。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元代《岁华纪丽谱》载,“(宋时)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别的地方,旅游潮通常都是季节性,惟成都人一年四季都在找理由出门游玩。在这么会玩的地方旅行,肯定很有趣。
我们都以为,古人是没有择偶自由的,因为婚姻大事,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宋朝的准新郎,还是有婚姻自主权利,因为按宋朝礼俗,两家议亲之后,有一个相亲的环节:男女对象可以先见个面,如果双方不合意,便停止说亲。换句话说,因为有了相亲环节,年轻人对自己的婚事取得一定的自主权,并非全然由家长说了算。
《荀子·非十二子》明确指出子思、孟子的五行思想来自孔子和子游,这说明子游是孔子和思孟之间五行思想传承的中间环节。
《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化,才能认识世界;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还要推动变化的过程,成就这个世界的变化。人必须与世界的变化相配合,形成自觉的变化观,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的历史实践,既有损益的渐变,也有剧变式的革命,而人类大部分的活···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古人说:‘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
明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时代思想与文学思潮的变迁,加之科举制艺的需求,《诗经》的文学品评开始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从文学角度解读《诗经》的著作,如孙矿的《批评诗经》、戴君恩的《读风臆评》、钟惺的《批点诗经》、徐光启的《诗经六帖》等。清代牛运震(1706—1759)的《诗志》就是其中颇具分量的一部。《诗志》原为牛运震手批李···
去年夏天,我出差北京,顺道去游了一天颐和园。大家知道,颐和园过去是清王朝的皇家园林,1928年才成为国家公园。我游颐和园,倒不是被那里的湖光山色与皇家建筑所吸引,而是想亲身感受一下昔日皇家园林变成城市公园的历史感,体验一下一个平头百姓置身于昔日皇家林苑的感觉。
中秋赏月的风俗古已有之,我们从唐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咏中秋的诗句,大概因为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合赏月的季节。不过,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节气,并没有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个节日。宋朝时,政府才“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成为一个节日,始于宋代。
修身,就是修德,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要把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基础与根本。修身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其内涵是通过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荀子·非十二子》对子思、孟子的非难,是人们得以了解孔孟之间儒学传承状况的重要记录。马王堆帛书和郭店竹简《五行》篇重见天日后,思孟五行说得到确证,相关争讼似已尘埃落定。然而,荀子对子思、孟子的非难最终落脚于二者对“仲尼子弓”之学的淆乱,这也提示我们,荀子指斥思孟背后还存在着学脉传承的分歧。由此入手可以发现,荀子···
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不仅表明中国人不忘传统,感恩先人,而且表明中国教师始终牢记“有教无类”的宗旨,对所有学生给以一视同仁的关心和教诲;牢记“因材施教”的原则,探索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和方法。据此而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国教师节可谓“善莫大焉”。
汉初文景时期,始于汉文帝元年(前179),止于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总计约41年。文景二帝在高祖、惠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基础上,继续行黄老无为之术,奠定了西汉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揭开了武帝盛世的序幕。历史将这一时代誉为“文景之治”,班固盛赞,“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周易》一书有着特殊的结构,其独特性在于兼具卦爻符号和语言文辞两大要素:作《易》者先采用了“立象以尽意”的方式以符号象征来表意,继而将诗意的语言系统与丰富的象征意蕴相融合,营建了“文象并构”的表意方式。这一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实现表意功能的同时,也使《周易》一书蕴藏了丰富的文学意味。
《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春秋”作为一本书的名字,并非源于孔子。在孔子之前,《春秋》一直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史书。孔子所在的鲁国,史书就名为《春秋》,别的国家会称其为《梼杌》《乘》等。据史书记载,孔子因鲁史而作《春秋》,因古人认为孔子是圣人,《春秋》经过圣人孔子的修订后,也就从史书转变为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