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向奎先生访谈录:儒学与现代化

齐鲁地区是我国古代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因而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之一,这无论在古代文献上,或者是当地考古发掘上,都可以证明。它是我国古代夷夏等族错居共处的地方,而夷夏(即夏商)是我国古代最先进入文明社会的部族,也就是最早进入阶级社会而建立的国家,所以后来齐鲁文化成为中国传统的正统文化,真可谓源远流长。

【朱汉民】民本思想如何影响中国?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包涵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码,使中华文化获得强大生命力。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政治理念,它既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产生重要作用,也对中国传统政治实践产生深刻的历史影响。从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视角考察,民本思想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近代转型与中国化民主的不断探索,均···

【专访】雍际春:伏羲,为何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甘肃天水是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2022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突出“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宗旨,以“讲好伏羲画卦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海内外中华儿女线上线下拜谒问祖。

【王彬】永乐大典本《大全赋会》残卷的文学史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卷191集部总集类“存目一”著录《大全赋会》50卷:“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南宋程试之文。案宋礼部科举条例,凡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韵八字,一平一仄相间,即依次用;若官韵八字平仄不相间,即不依次用。”《大全赋会》所收作品皆为“南宋程试之文”,而宋代科举所考之赋实为律体。由此可知,《大全赋会》是一部收录南···

【刘强】一个人的文学史 ——评鲍鹏山《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文学史”本来就不是文学,而是“关于文学的历史”,不可能过分表现对文学的审美和感悟。反过来,“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如果写得好,倒有可能成为文学。正如一个学者不能有“知识的傲慢”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文学的鉴赏能力强,就产生一种“文学的傲慢”。

【韩星】“中庸之强”的四重境界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强者,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富强,但是怎么理解“强”?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应该追求的“强”?

首届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湖北宜昌开幕

首届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1日在湖北宜昌开幕,百余名专家学者相聚屈原故里,共论屈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即将到来的七夕是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许多知识有趣又令人深思。

国学大典全球征集“亲近传统 重建斯文”华语原创作品

2022年7月29日上午,由凤凰网主办、面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型文化公益传播活动“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在线启动。该活动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提供首席学术支持,敦和基金会提供首席公益支持,人本智汇、政邦智库协办。

【张晓华】终极处的领会——再思张祥龙老师的“哲学概论”通选课

我反思二十年来从老师那里学到哪些现象学和中西哲学的东西呢?可能不仅仅是各种理论、知识、概念与如何著书立说,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话语去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千世界纷繁芜杂的现象及其变化,还有应对千变万化人生势态的不变的底线与原则。

【黄玉顺】情本易学——《周易》的“情感儒学”诠释

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

【李峻】沧海月明桴不归——追忆祥龙师

尼山真境久睽违,返日谁将戈麈挥。法借二西达缘在,时成六位入几微。燕山云暗龙飞去,沧海月明桴不归。今夜梦回故园里,先生含笑坐遥帷。

兴趣变志向,房伟躬身儒家思想阐释、推广

房伟认为,虽然大家研究的方向不同,都希望把这件事做好,能够更好地传承礼乐文化。中国是礼义之邦,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礼乐,这一点深深印入了房伟的心田。

张祥龙教授追思会发言概要

2022年7月27日,正值张祥龙教授的“七七”,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暨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于北京文津国际酒店为已故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祥龙教授举办追思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同仁与张祥龙教授的家属共同追思张祥龙教授。

【吴钩】七夕的玩具

古人过七夕,并不是想仿效牛郎织女鹊桥约会,而是为了向织女星乞求巧智。旧时的女儿家,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好比现在的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胸大颜美,而在中国的传说中,织女正是巧星,姑娘们相信在七夕之夜向织女星祈愿,可以让自己变得手巧心灵。也因此,七夕又叫做“乞巧节”。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